地产视界
    政策解读
    地产文化
    市场观察
    游记杂文
    媒体约稿
    经营理念
 
 当前位置:首 页  信息内容
 
  五问广州现代服务业
 

                             五问广州现代服务业 

  
  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已迫在眉睫。今年3月,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在“现代服务业专题调研座谈会”上指出,目前广州市常住人口已超过1000万,土地开发强度已达21%,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土地、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紧,粗放型简单扩大再生产无以为继,而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标志。


  广州现代服务业要发展,少不了先来把把“脉”:广州现代服务业存在哪些问题?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广州现代服务业如何定位?特色、重点何在?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政策保障?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及广州市社科院的有关专家,就上述“五问”给出了相应的答案。


  一问短板


  第三产业占广州GDP的比重超过57.6%,在国内仅次于北京,但服务业“散、弱、小”的状况应如何改变?


  老:劳动密集型比重高


  朱小丹指出,从与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城市的比较来看,我们差距还很大。根据2006年的统计,新加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3.5%、香港为91.2%、首尔为86.4%,均高于广州57.6%的比重。


  从与国内主要发达城市的比较来看,广州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国内主要发达城市。


  统计显示,广州服务业内部结构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占较高比重,2006年增加值合计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40.3%,高于北京市的25.6%、上海市的36.8%和深圳市的33.9%.而与现代产业紧密联系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技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总量相对偏低,2006年比重合计为49.8%,北京、上海和深圳则均在55%以上。


  特别是金融业发展严重滞后,2006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仅为6.7%,在国内主要城市中的排位已由1995年的第三位退居第八位,与北京的17.5%、上海的15.7%和深圳的17.1%差距明显,并低于杭州、苏州等城市,且总量规模已被杭州市赶超。


  弱:软肋多辐射力弱


  广州市社科院现代市场研究所的专家在调研后指出,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广州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商贸、物流、居民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上。然而,从广州已经形成的五大支柱产业看,广州商贸业明显“大而不强”,市场集中度低,缺乏龙头企业,本土商业力量薄弱,产业素质不高;物流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机场、铁路、港口、邮政等都属于国家垄断性行业;金融业更是广州服务业的“软肋”,与先进城市的差距不断拉大;房地产在广州发展较为成熟,但其规模及影响力仍比较有限,且该行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高度制约。


  目前广州服务业产业组织“散、弱、小”状况仍未根本改观。除银行、交通和文化等垄断性行业的产业组织情况稍好外,其它行业普遍集中度低,大而不强,辐射力弱,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广州证券业的情况也是如此,证券机构资本实力普遍较弱,在国内增资扩股和资本重组浪潮中明显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广州几十家大小券商加起来还远不及高盛、美林等投资银行一家的实力。


  散:与制造业关联度低


  广州市社科院现代市场研究所针对广州现代服务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工业园区已成为广州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然而,除个别企业外,园内多数企业所产生的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职业中介服务、交通运输、运输代理、仓储业、工程设备施工与安装等几个相对低端的专业类别上,而在工业设计、产品研发、环保服务、法律服务、广告业、金融业、保险业、会议及展览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高级专业性服务的使用则不多。这一方面表明广州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度仍较低,另一方面也表明广州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


  软:对外开放水平低


  专家调研指出,广州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较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资投向过于集中。目前,外资高度集中于房地产、文化娱乐和住宿餐饮等三个服务行业上,尤其是泡沫成分较大的房地产几乎占到全市利用外资的50%,而在WTO所关注的金融、通信、商业分销、文化、研究开发等领域的开放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在经营范围、地域、股权比例仍存在一定限制。


  二是服务出口仍未实现实质性突破。从服务出口结构看,广州目前国际服务输出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而金融、保险、咨询、医疗、教育、邮电通信、知识产权、商务服务等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业出口则相对较少。


  二问谋略


  发展现代服务业政府应提供哪些政策保障?


  中长期战略规划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认为,首先需做一个中长期的现代服务的战略规划。“尽管原来的十一五规划中有现代服务业的内容,但现在的思路、提法有所改变,需要有战略规划来明确。”彭澎指出,十年左右的时间广州要做些什么?这需要有步骤、有规划的调研和思考,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固定下来,作为政府工作的指导,同时形成产业政策,让投资者知道政策的走向。


  设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其次,广州拥有一定财力,可设现代服务业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发展产业的扶持工作。“比如金融业,相比北京、上海,广州缺乏叫得响的金融中心,珠江新城有金融功能区的规划,但目前还不成气候,银行总部分散在广州各个区域,如果把这些银行总部都吸引到珠江新城去,则有利于其成行成市,发挥它对业务人才的吸引力,但目前吸引银行总部在珠江新城落户的500万元激励资金够不够?操作性怎么样?这些待遇规划又如何落实到城市规划中去?”


  建创业中心吸引人才


  第三,彭澎认为,广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人才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都需调整。“相关人才来广州创业、定居,户口及子女入学有无优惠政策?又比如在促进某个行业发展时,可否先办营业执照再补办经纪人的资格证书?”


  而在地方立法权限中,彭澎指出,可否将相关人才的无形资产作为组建企业的入股资产?“比如将相关人才的个人品牌、成果、技术专利在组建企业时当作股份看待。”


  彭澎进一步指出,可以打造一个由政府支持的、有一定市场动作的“现代服务业创业中心”,通过这一平台,为有“才”无“财”的专业人才寻找资本投资和风险投资。


  以业务带动打造“龙头”


  就广州现代服务业缺乏龙头企业的现状,彭澎认为,打造龙头企业不要一味地依靠政府贷款和政策扶持。资金、政策是脆弱的“输血”型扶持,而让企业拥有核心的技术和业务才是根本的“造血”型扶持。


  “要通过业务的带动来打造龙头企业。”彭澎举例,如政府牵头开发数字家庭、宽带入户等服务,然后把这些业务交给企业,让业务带动企业的发展。又如服务外包业务,政府可以将企业带“出去”,使之与国外大企业建立往来。


  三问机遇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具备哪些独特机遇?


  “原来是制造业转移,现在服务业转移的趋势、总量正不断加大,如服务外包,这对广州来说是个机遇。”欧开培分析,从技术层面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迅猛发展,也支撑、促进了现代服务业自身的改造升级,使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成为可能。


  “而目前国内政策面也有利于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欧开培表示,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国家大型中心城市要加快服务业发展,广州这样的大型城市,发展服务业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当前国家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工业、农业发展也会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欧开培表示,上述四大机遇是国内大中型城市都有的,除此之外,广州现代服务业还拥有它特有的发展机遇。


  首先,广州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珠三角的产业转型比国内其它城市更为紧迫,力度、强度和速度更快,广州服务业发展的机遇更好。


  同时,广州本身也有机遇性的大事件:如亚运会的召开;广交会的更名转型,这些都会带来深刻影响,使广州的会展、商贸业获得发展契机。


  此外,目前国家服务外包、动漫基地定在广州,这些都是广州所特有的发展优势。


  四问定位


  作为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特大城市,广州光靠服务业能撑起来吗?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二产业还抓不抓?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广州制造业还会是发展重点吗?城市经济是靠服务业带动,还是靠第二产业带动?广州作为特大城市,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光靠服务业能否撑得起来?近日,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需首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全方位,二是特色和重点。“所谓的全方位是指综合服务功能要打造起来,然后在此基础上思考广州现代服务业的特色和重点在哪里。”


  广州市社科院现代市场研究所所长欧开培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全面、综合地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广州作为一个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的必然要求。“只有形成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并举,主导、支柱服务产业与各类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较完整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才能增强像广州这样的大型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才能实现全面提升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欧开培指出,服务行业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是相关服务业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壮大的过程,“如现代商贸、会展业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信息、金融业相应的发展来支持,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却需要现代商贸业的发展来支持,没有商流何有物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创意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也需要一些基础性服务业为之支持。”


  五问特色


  如何利用千年商都的商贸优势,把广州打造成现代国际商都?


  广州现代服务业的特色和重点在哪里?欧开培认为,从广州目前情况看,现代商贸、会展、物流业是优势比较明显的服务产业,这些服务业基本属于流通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除零售业外)的范畴。


  “广州的流通服务业中,还有餐饮、酒店业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尤其是餐饮业,‘食在广州’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欧开培认为,从与周边城市比较看,某个城市在单个流通业方面可能可以与广州比比,但就整个流通产业而言,根本不可比,广州的流通服务业在全国也绝对是名列前茅。


  因此,他认为,广州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要注重发挥优势服务业的带动、促进作用,高度重视流通服务业的发展,起码在近、中期应摆到重要的位置加以大力推进,这对促进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增强广州的集聚辐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欧开培特别指出,作为千年商都,广州拥有明显的商贸优势,能否就此优势把广州打造成一个现代国际商都?


  “我们要改变把商贸业笼统看做传统服务业的观念,随着广州商贸业对现代流通方式、现代经营模式、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以及装备手段等的广泛采用,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总不能把基于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展会批发和具有很强采购功能的物流配送等的商贸服务看做传统服务吧?”


  欧开培指出,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商贸业一直以来都是广州的优势服务业,也是广州的特色,有人说“商”是广州这座城市的“灵魂”,并不是没道理的。如果充分发挥“千年商都”优势,借助广州流通服务业整体优势突出和珠三角作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的有利条件,搭建国际贸易大平台,形成国际性采购中心、国际性商品集散中心、国际性商务中心和结算中心,打造现代国际大商都,对促进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增强广州的集聚辐射影响力,提升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呢? 

  稿源:[南方都市报]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08-4-7 点 击 数: 2226
 
  cpmc2001@126.com
 
粤ICP备12090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