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周边道路、立交、桥梁命名规划是广州首个向社会公布的城市区域道路系统命名规划。此次命名规划历时半年,按简洁实用、突出功能定位、继承历史文化等原则命名。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周边道路、桥梁的命名还得到了当时的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的关注,他给命名方案提出建议,还亲自命名了阅江路。
命名规划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提供的有关路网规划图编制。会展中心周边主要道路、立交、桥梁名称详解如下:
阅江路造滨水风情
1、阅江西路:西起广州大桥底与滨江东路相接,东止华南大桥底,长4000米,宽40米。
2、阅江中路:西起华南大桥底与阅江西路相接,东止万胜围跨江大桥(规划中)底,长4000米,宽40米。
3、阅江东路:西起万胜围跨江大桥(规划中)底与阅江中路相接,东止新港东路东端与凤浦东路相接,长4000米,宽40米。
说明一:阅江(西、中、东)路是珠江沿岸又一条重要的景观带,名字应体现滨水特点,因阅江中路为最早建设的路段,故路名规划着眼全路系统考虑,将全路分为三段。
凤浦路透历史沧桑
4、凤浦西路:西起“江海大道”(规划中,暂用名),东止华南快速路,长2400米,宽30米。
5、凤浦中路:西起凤浦西路,东止“新滘南路“延长段(规划中,暂用名),长3600米,宽30米。
6、凤浦东路:西起凤浦中路,东止新港东路东端与阅江东路相接,长3600米,宽30米。
说明二:据考证,历史上的黄埔码头位于琶洲黄埔涌,“黄埔”原名“凤浦”,为反映这段历史情况,故称“凤浦路”。在征求意见中,专家、市民普遍对凤浦路一名表示赞同,认为该路名反映了黄埔古港的久远影响和演变过程,寓历史、地理、商贸、文化、趣闻为一体,且与会展功能相协调。
会展路显现代气派
7、会展西路:北起阅江中路,南止新港东路,长600米,宽40米。
8、会展中路:北起阅江中路,南止新港东路,长600米,宽56米。
9、会展东路:北起阅江中路,南止新港东路,长600米,宽40米。
10、会展南一路:北起新港东路,南止凤浦中路,长200米,宽40米。
11、会展南二路:北起新港东路,南止凤浦中路,长290米,宽20米。
12、会展南三路:北起新港东路,南止凤浦中路,长350米,宽20米。
13、会展南四路:北起新港东路,南止凤浦中路,长350米,宽40米。
14、会展南五路:北起新港东路,南止凤浦中路,长350米,宽20米。
说明三:7—14号路均冠以“会展”并加方位词以示区别,突出琶洲地区的核心功能。其中11—14号路采用序号排列法,方便找路。
琶洲大道呈亮丽景观
15、琶洲大道:西起“江海大道‘,东止会展西路,长2200米,宽90米(其中绿化带宽50米)。
16、琶洲大道东:西起会展东路,东止琶洲大桥南端,长450米,宽90米(其中绿化带宽50米)。
说明四:“琶洲大道“应是琶洲地区最主要的景观道路,现放在这条90米宽的路上,实至名归。
南风路扬广州精神
17、南风西路:北起阅江西路,向南折西止新港东路,长950米,宽15米。
18、南风东路:北起阅江中路,向南折东止新港东路,长930米,宽15米。
说明五:“南风“是南国(一般以广州为代表)风尚的意思。
“南风“寓含了弘扬广州人精神的意思。
19、海洲路:北起阅江西路,南止凤浦西路,长1100米,宽40米。
20、芳园路:西起“江海大道”(规划中,暂用名),东止南风西路,长1650米,宽20米。
美居街展休闲文化
21、美居北街:北起阅江西路,南止琶洲大道,长460米,宽20米。
22、美居南街:北起琶洲大道,南止凤浦西路,长510米,宽20米。
23、华轩北街:北起阅江西路,南止琶洲大道,长420米,宽20米。
24、华轩南街:北起琶洲大道,南止南风西路,长230米,宽20米。
说明六:20—24号路均位于居住文化休闲区,故用与居家有关的字词起名。
25、磨碟沙路:北起阅江西路,南止新港东路,长1000米,宽20米。
26、琶洲塔路:北起阅江中路,南止凤浦中路,长1100米,宽30米。
27、会展西立交:位于会展中心西南侧,华南快速路与新港东路交叉处。
28、会展东立交:位于会展中心东南侧,琶洲大桥南端与新港东路交叉处。
29、琶洲大桥:位于琶洲塔西北侧,跨越珠江连接琶洲与天河区员村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