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视界
    政策解读
    地产文化
    市场观察
    游记杂文
    媒体约稿
    经营理念
 
 当前位置:首 页  信息内容
 
  释永信没想明白的三件事
 

释永信没想明白的三件事

727日,少林寺管理处发布情况通报: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728日,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公告:同意对释永信的戒牒予以注销。并且说明:释永信的所作所为性质十分恶劣,严重败坏了佛教界的声誉,损害了出家人的形象。

至此,释永信事件已经定性。

16岁进少林寺,在少林寺呆了44年,担任住持方丈长达26年,一手构建了“少林寺商业帝国”的释永信,最终被扫地出门,还将接受刑事犯罪审判。

不得不说,释永信具有非常好的经商头脑。假如少林寺是一家公司,那他就是成功的CEO。尽管网上有人说,是少林寺造就了释永信,而不是释永信造就了少林寺。

少林寺的品牌重塑、数字化转型、产品多元化,进军国际市场,这些方面,少林寺都比其他寺庙“遥遥领先”。

释永信曾说:“和尚也要吃饭”。

当少林寺终于丰衣足食的时候,释永信却迷失了自己。

释永信有三件事情没有想明白:

第一, 自己的价值观应该是什么?

1981年,释永信16岁进少林寺的时候,他的原生家庭当然不会富裕,当年的少林寺只有10多个僧人,生活只能用清贫两个字来形容。

释永信的师傅交班前,还叮嘱他要:多储粮,多盖房。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释永信,要让他成为“圣人”,确实不容易。

但历经40多年的修炼,已经成为了少林寺的方丈,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其价值观还是一个“俗人”的价值观,就有点可悲了。

第二, 政商关系中的自我定位。

当少林寺成为有巨大影响力的寺庙,当少林寺的商业版图已经扩充到了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时候,政商关系就变得异常重要了。

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的定位,这是释永信没搞明白的地方。

第三,个人的进和退。

出家人经常说两个字:放下。

释永信虽然口头上经常讲“放下”,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完全不懂进退。

10年前,2015年的那场举报风波,虽然“度劫成功”,但却没有退,反而选择了进。

进退失据的释永信,在2025年迎来了自己的结局。

44年,释永信似乎得到了很多,但最终什么也带不走。少林寺还是少林寺,但已经不见了那个方丈。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25-8-5 点 击 数: 22
 
  cpmc2001@126.com
 
粤ICP备12090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