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的债务重组获得进展
4月11日,碧桂园在港交所公告,境外债务重组获得进展。占现有债券债务本金总额的29.9%的专案小组的成员已经签署重组支持协议。
整体未偿还本金总额约为140.74亿美元,连同与该未偿还本金相关的所有应计未支付利息(包括违约利息)。重组方案将涉及注销现有债务,而作为回报,债权人取得在五个计划对价选项中作出选择的权利。
碧桂园通过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和现金要约收购,潜在减少债务最多约110亿美元。加权平均融资成本将从约5.8%降至1.0%、2.0%或2.5%。新工具的平均到期年限超过6.5年。将实施管理层激励计划以确保集团稳定运营。力争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重组。
境外债重组获得进展的同时,境内债也有积极的动向。4月7日,碧桂园8只境内债券调整兑付方案的议案获债权人通过,包括H16碧园5、H19碧地3、H20碧地3、H20碧地4、H1碧地01、H1碧地02、H1碧地03、H1碧地04等,本金额为124.17亿元。
1、 毫无疑问,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深入,以及碧桂园企业运营数据的进一步披露,债权人的期望值降低了。削债和债转股的方案,已经能得到债权人的认同。
碧桂园债务重组方案,属于实事求是的方案。如果能取得成功,将为爆发流动性危机的房企开出新路。
2、2025年,房地产市场进入关键期。以碧桂园为例,根据公告,碧桂园1-3月累计权益合同销售金额仅为77.7亿元。
3月碧桂园的销售业绩有所回升,但从整体看,碧桂园距离正常经营,还差得很远。
让碧桂园正常经营下去,符合所有股东、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这也是碧桂园债务重组获得进展的主要原因。
3、2025年,有关部门反复强调,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开发主体的稳定,无疑是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关键目标。
万科、碧桂园的现状再次提醒我们:“救开发主体”,要摆上日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