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业能否成为不死鸟?
8月20日,佳兆业集团发布境外债务重组重大进展。经过几个月的沟通,佳兆业终于与债权人小组订立重组支持协议,有关债权分别占佳兆业范围内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的34%以上及瑞景范围内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的36%以上。
佳兆业表示,重组旨在为公司提供长期恢复空间,以保持业务稳定;提供足够的财务灵活性,以实现可持续的资本结构及提升资产净值;及保护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权利及权益,并为所有利益相关方争取价值最大化。
消息传来,8月20日当日佳兆业的股价大涨5.61%,收于0.113港元,总市值仅为7.9亿港元。
佳兆业被业内称为“不死鸟”,数度转危为安。曾经停牌343天后成为港交所首家复牌房企,曾经在实控人缺位后获得新生……
2021年12月,佳兆业爆发债务违约事件。流动性危机发生后,形势急转直下。
1、销售业绩下降。
2023年,佳兆业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合约销售约178.36亿元,同比减少4.9%;对应的已售总建筑面积约1047671平方米,同比减少6.7%。
2、连续亏损。
根据佳兆业公布的数据,2021年、2022和2023年佳兆业净利润分别亏损127.27亿元、130.65亿元、199.3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457.24亿元。
3、债务压力巨大。
截至2024年8月,佳兆业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存在12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288亿元。
截至2023年末,佳兆业的现金及银行存款账面值仅约为34亿元;而总借款约为1336.24亿元。
2023年末,佳兆业净资产负债比率为2064.1%,现金短债比为0.01倍,剔除合同负债的资产负债比率为97%。
以上种种情况,并非佳兆业一家面对的困局。
在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后,出险的民营房企普遍面临相类似的问题。
作为房地产行业出了名的“不死鸟”,佳兆业这次能否转危为安?重新恢复正常经营?
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第一,佳兆业的土地和物业资产能否顺利变现。
根据公开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佳兆业集团在全国50个城市拥有195个房地产项目,总土地储备近23.83百万平方米,其中大湾区土地储备约13.84百万平方米,占集团整体土地储备近58%。大湾区城市中,深圳及广州土地储备占比43%。
第二,佳兆业的债务重组方案能否获得债权人的认同,从而避免清盘呈请等危机。
第三,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能否站稳回升,让房企的流动性得到根本性地改善?陷入开发停顿,已经接近三年,留给出险房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作为第一批爆发流动性危机的房企,“仙股”的代表性企业,行业的曾经“不死鸟”,佳兆业是一个典型。
佳兆业仍在等待转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