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敢说自己读懂了广州?
近日,广州文和友将撤场的消息在网络盛传,引发了业界的关注。
4年前的2020年7月,长沙的文和友高调进入广州。选址在太古汇地段,重现了80年代的老广州场景并引入一批广州本土老字号名店,带给广州人一种独特的体验。
广州文和友一开业,就引发了全城轰动,成为网红打卡点。开业初期,单日取号数超过3000桌,平均排队4小时,人山人海,一号难求。
谁也想不到,广州文和友开业就是巅峰。很快就衰退,沉寂,直至传出了撤场的消息。
根据媒体报道,7月9日,中午饭点时间,广州文和友仅有4家门店正常营业,就餐顾客只有两三桌,二楼三楼店铺已经全部关闭。
门厅冷落鞍马稀,广州文和友距离关门已经为期不远。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广州文和友的大起大落?
不同的人,会说出不同的理由。
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人,会强调“地段”这个因素。从事餐饮行业的人,会强调“味道”。
文和友CEO冯彬的说法是:广深两地的文和友在既有的成功元素和本地文化中间的平衡上做得不够好。
“我们在广州、深圳犯的问题就是两头不靠岸,并没有把广州、深圳的文化做到极致,同时没有把原有风格发挥到那么好,又加了很多其它元素。”
文和友创始人文宾也表示:以后的发展中,文和友将更自信地表达长沙文化。
文和友管理层的自我检讨,是很到位的。
短期成功,短期轰动,可以靠营销,靠网红元素,靠独特体验。在大众都追求新奇的时代,只要有独特的新东西,就能吸引流量。
然而,要长期成功,长期兴旺,就要靠文化。
广州文和友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认为自己读懂广州,读懂广州饮食文化了。
事实上,80年代的广州旧场景+传统广州出品的小聚合,并不具有代表性,更缺乏持久的吸引力。
“吃在广州”,博大精深。中西融合,地方特色,兼收并蓄,推陈出新,这都是广州饮食的魅力。每一条都不简单。
开始的时候,广州文和友以为自己读懂了广州文化。4年后,他们发现自己很无知。
广州一日游,曾有一句宣传口号:一天读懂2000年。
然而,作为一座具有2000年历史的城市,一天是不可能读懂的。
进入广州的商家,无论从事那一种行业,要想做得好,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你读懂广州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