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过剩,14亿人住不完?
过去的这个周末,国人沉浸在杭州亚运的喜庆气氛中。
开幕式非常精彩,数字科技,历史文化,江南风情,杭州展现了新形象。至于竞技场上的披金戴银,那都是中国运动员的招牌菜。观众看得非常开心。
房地产业界,在这个周末,却莫名地遭遇了“两击”。
第一击:房子过剩,14亿人可能住不完。
据媒体报道,9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在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表示,“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个专家估出来的数字相差很大,14亿人可能住不完。这么多空置房子再要大力发展房地产是不明智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房地产企业必须转型,早转型早主动。”
第二击:6家国资背景龙头房企评级遭下调。
日前,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中海宏洋、华润置地、越秀地产、绿城中国、保利发展、深业集团等六家国资背景房企的展望评级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将万科的评级列入下调观察名单。
1、“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个专家估出来的数字相差很大,14亿人可能住不完。”这一段话,如果由普通专家说出来,那是个平常的事情。但是由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说出来,那就成为网络热搜了。
看到这一段话,令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一,房屋空置是个复杂问题。到底有多少空置?统计局没有发布过权威数据,中介机构发布的数据,也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为公认的指标。中国房地产发展了40多年,连一个空置率指标都未能公布,确实令人无语。
第二, 在当前阶段,房地产市场信心本来就不足。专家们的悲观情绪,会直接影响消费者购房决策。
唱空和做空房地产,没有人会是赢家。
“房地产供应过剩, 14亿人可能住不完。”这些主观性的话,还是少说为宜。
2、穆迪将六家国资背景房企的展望评级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
特殊时期,国资背景的房企处于逆市扩张的道路上。保利、中海、华润、越秀,无一不是如此。
国资背景房企的杠杆提高,负债上升,规模扩大,引起了评级机构的关注。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保利、中海、华润、越秀等企业,当然会说自己没有问题。
然而,国资背景房企在土地市场持续托底,逆市扩张后,也将面临流动性紧张的问题。
防范风险,也是国有房企的必修课。
3、年末的房地产市场,复杂多变。
政策出了千万条,最终还是要靠销售市场回暖。
“房子过剩,14亿人住不完”,只是个人观点。
2023年,房子的需求还很大,营销上还有空间,气可鼓不可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