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农历秋分,杭州亚运开幕。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日是立春,这一次杭州亚运开幕式定在秋分。传统文化的影响,已经今非昔比。
1、杭州亚运,选了一个好时间。
亚运会,中国已经是第三次举办。
1990年,北京第一次举办亚运。
当年中国国力还不强,1990全国GDP只有1.89万亿元。1990年北京亚运会一共花费了21.3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给了8.5亿元,缺口很大,剩下的钱,是靠捐赠、贷款、转播收费、盖亚运村卖房子、广告、发行体育奖券等形式筹集的。出于爱国热情,全国各地有几千万人参与了亚运会捐款,总计捐款额约2.7亿元。可以说是全国群众一毛一毛地凑起来的钱,支持举办了1990年的亚运会。
2010年,广州亚运会。
当年中国的GDP已经达到41.21万亿元,综合国力大幅上升。广州市的GDP已经突破1万亿元,达到1.06万亿元。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举办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投入的资金共计174.78亿元。
另外,据广州市财政局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广州亚运会共计投资金额高达1226亿元,使得广州的城市建设速度比原规划缩短了5-10年,明显加快了广州城市建设进程。
2023年杭州亚运。
中国的GDP已经达到121万亿元,杭州GDP达到1.88万亿元.。
为了举办这场盛会,浙江杭州投入了2,248亿元的资金,用于提升配套服务亚运会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超过了中国广州亚运会投资金额的两倍还多。亚运的直接开支将达到373亿元,也超过广州当年投入的两倍。
1990北京亚运,中国经济实力还不强,节俭办亚运。
2010,广州亚运会,距离北京2008年奥运仅仅过了2年。国人热情和关注度有所下降。
2023年,杭州亚运举办的时机很不错。就看杭州人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2、杭州亚运:举国体制下的运作。
根据媒体报道,杭州人举办亚运,做到了全民上场,万众一心。
——全民学英语,一起迎亚运。
《亚运英语100句》小册子挨家挨户发到手,赛事信息、社交用语、指路引导、急救用语一应俱全。
为了让英语普及到大爷大妈辈,“中式英语”翻译手册也出炉了:
自行车(bike )—拜克;出租车(taxi)—太克西,医院(hospital)—豪斯披头;高铁(high=speed train)—嗨丝必得吹嗯;火车站(railway-station)—瑞尔威 丝dei熏……
——全城种花。
今年五月份,杭州就跟本地人发了一封信倡导:我为亚运栽盆花。
这封信里,还附有杭州免费给市民赠送的百万花籽、农科院提供的园艺科普指导。最后就算种不出来也没关系,直接用吊车鲜花入户,在阳台给你放上三盆。
——全民参与,落实到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细节。“现在的杭州,就像一只开了屏的孔雀。”全方位展示着自己最美、最酷炫的样子。
杭州亚运,充分展示了举国体制的力量。只有在中国,才能做到的万众一心,杭州全部实现了。
3、杭州亚运:开幕式上的数字科技展示。
杭州的城市定位很高: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目标是成为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全球互联网之都,长江经济带、杭州湾大湾区的中心城市。
2023年亚运,无疑是杭州向世界展示的一次良机。
9月23日的亚运开幕式,杭州的展示令人耳目一新。这场集数字科技、历史文化、创新于一体的视听盛宴,主打“数实融合”的概念,数字科技营造出来的场景令人大开眼界。
——首创“亚运数字火炬手”概念,数字火炬手踏浪而来,点燃主火炬。这是历史上的首次,令人又震撼又好奇。光这个创意,就值得打100分。
——“满城桂花香”展现5D特效。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又是秋日“百花之首”。体育场内主题歌唱起时,散发桂花香,视觉、听觉、嗅觉,全方位体验。
——“虚拟烟花”。
本届亚运会没有搞真的烟花燃放表演。而是采用了“电子烟花”。
通过主创团队通过数字技术从仰、俯、侧视等角度,360度全景式展现钱江两岸、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大莲花”的电子烟花表演。结果是:虚拟技术制作的烟花,比真实燃放的烟花更绚烂。
看完这场开幕式,烟花的制造商们估计晚上睡不着了。
——开幕式上,最令人惊叹的节目,是双3D威亚表演,立体飞旋于空中的男女双人舞者与数字打造的浪潮即时互动,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这届奥运的开幕式,除了强调千年历史和江南柔情外,还是很强调技术含量的。
奥运会和世界杯,国人已经看了很多届。在家门口也办过了奥运会,亚运已经“三进宫”。
对于亚运的体育竞技,大多数的国人估计难以焕发兴趣。大众看亚运,主要还是看一个开幕式。
浙江人玩出了新花样。杭州亚运开幕式,大获成功。数字点火,唯美唯新,可打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