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支:房地产行业必须检讨的两个典型案例
进入7月,房地产业内有点不淡定。
第二季以来,房地产市场复苏回升势头消退。悲观情绪再次抬头,“救市”呼声不断响起。
关于房地产发展的未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新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等等表述,综合在一起,就是一句话:房地产行业要走新路了。
有句老话说得好: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
中国房地产起步发展的时间并不长。1994年才迎来第一部法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30年的时间,快速城镇化,超常规发展。走得太急太猛。
到了2023年,无论是房地产业内,还是有关部门,都需要对上一轮发展作出总结和检讨,才能迎来新的良性健康发展。
有两个案例,值得认真研究,深入检讨。
第一个,是深圳的案例。
作为一个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中心城市,深圳房地产的功过得失,值得认真总结。
40年,就透支了几乎所有的存量土地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深圳房地产。
研究好深圳的案例,无疑能给未来带来启示,能令未来的城市发展和房地产发展少走弯路。
第二个案例,是恒大。
从白手起家,到超级巨无霸。企业爆发流动性危机的2021年,净资产3000亿,总资产规模达到1.95万亿。
“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达到极致。
市场的问题,政策法规(游戏规则)的问题,房地产运行机制的问题,监管的问题,在恒大这个案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暴露。
要解决当下中国房地产的困局,需要直面现实,从案例和问题的检讨出发,才能找出答案。
无论是深圳的案例,还是恒大的案例,都说明了一个结论:
透支的发展模式,注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不具可持续性。
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中国房地产必须有新的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