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预期为何转弱?
2023年,房地产市场复苏回升未达预期。未来走势成谜。
值得关注的是,公众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转弱。有关部门需要拿出有效对策。
1、 收入预期下降。
2023年,网上一直盛传公务员集体降薪。广东、浙江、江苏、福建都传出公务员降薪的消息,降薪幅度15%-25%不等。尽管上述消息,都未经官方确认。但已经对公众产生了影响。
2023年,大部分企业都处于“保”的阶段,能够获得薪酬增加的员工,一定是少数。
收入下降预期强烈的年份,房地产消费自然难以提振。
2、 人口下降预期。
2022年,全国出现了多年未见的人口负增长。全国全年出生人口仅956万人,人口负增长85万人。
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等因素,都改变了大众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
3、 市场供大于求的预期。
2023年,各地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去化周期变长,已经是常态。
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挂牌量出现井喷现象,更反映了大众的预期。
上海、杭州、重庆等地挂牌量超20万套,北京、广州等地挂牌量接近15万套。
楼价下调压力变大了。
4、 开发商信誉度降到低点。
2021年以来,随着恒大、融创等40多家知名房企爆发流动性危机。“保交楼”成为重点,开发商的信誉度降到冰点。
这个问题,极大影响了购房信心。
5、 楼价下降预期。
2023年,根据央行公布的调查数据,第二季度预期楼价下降的人数已经达到16.5%,超过了看涨人数(15.9%)。
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下降。
习惯了”买涨不买跌“的公众,购房热情下降在所难免。
6、公众对房地产市场预期转弱,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202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新阶段。
很难再期望像以往那样,松动一下限购、调低一点利率和首付比例,房地产市场就全面复苏回升。
新的阶段,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新的政策,更需要有新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