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化的房地产市场
2023年全国高考结束了。
全国总共有1291万人参加了这场考试。
看到这个数字,房地产业内人士都默默地摇头。
对比2022年全国新出生人口956万人,大家都明白了。
房地产行业未来最大的挑战,是新出生人口下降,带来的未来住房需求下降。
当然,这是中远期的预期结果。
近期,房地产市场变得情绪化,有点失去平常心了。
4月房地产市场回调,5月、6月市场转弱,令很多人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充满悲观情绪。
悲观有很多理由:
1、 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进入尾声。
2、 全国城镇化率2022年已经达到65.22%,快速城镇化进程进入尾声。
3、 住宅开征房地产税的预期。
4、 房地产调控政策(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管理等)。
5、 2022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40平方米。在中心城市,房地产占家庭财富比例已经超过60%。房地产市场不再是增量市场。
6、 2023年经济增长放缓(5%左右),制约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
在悲观情绪下,有三个值得关注的表现:
——中心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剧增。人们争相变现。
到6月,北京、广州二手房挂牌量已经逼近15万套。上海、重庆和杭州的二手房挂牌量已经超过20万套。
——A股和港股的房地产股票,出现反常的暴跌。抛售的人众多。多家房企已经触及退市的条件。
——大众对房地产的预期转弱。对房地产市场信心已经降到近年来的低点。
当然,在很多人持悲观情绪的同时,也有部分人对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持乐观态度。
毕竟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毕竟是10万亿级别的行业,“史诗级”的救市政策,就要出台了。
有人看多,有人看空,消息满天飞。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进入6月,房地产市场已经不能靠政策吃饭。
两个判断很关键:
第一, 市场调整会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不会出现快速企稳回升。
第二, 有关部门仍淡定,并不急于让房地产在短期发挥刺激经济的作用。行业减负债、去杠杆,降风险,这个过程还会延续。
中国房地产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糟,也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好。行业调整还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