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股缘何萎靡
3月6日(周一),“两会”开幕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和港股中的地产板块表现萎靡。A股中的万科跌2.14%,保利发展跌1.99%,港股中的碧桂园跌3.79%。
1、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地产的表述较为简短。“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这短短的一段话,引发了不同的人不同的解读。
没有提及“房住不炒”,并不意味着“房住不炒”不再坚持。没有提及“新发展模式”,并不意味着“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不重要。
资本市场往往认为“利好出尽是利空”。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金融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因城施策”等等政策的推进,令“政策底”得到普遍的认同。
从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地产的表述看,主要倾向于“平稳”两个字。
关于房地产业的定位、作用及政策导向,具有延续性。
当然,也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政或者新的表达。
2、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重点强调了“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二点:
第一,头部房企的风险已引起了管理层的重视。
第二,“优质头部房企”也存在流动性问题,也有风险。
近二年来陆续爆发债务逾期,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房企暂且按下不表。
单说房地产圈中公认“稳健”“规范”的万科,继在A股推进150亿定增后,3月2日又公告,将在H股中配套3亿股,每股13.05港元,净筹资39亿港元。配股折让价达到15%。
万科只是个案。
事实上,进入2023年的春季,头部房企仍普遍“缺钱”。要全面恢复良性循环,实现健康发展,还需要时间。
上市房企中,很大一部分是头部企业。在2022年业绩大幅下滑,流动性危机警报未完全解除的背景下,上市房企的股份在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
3、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进程仍有一个过程。
进入3月,中心城市频频传出“市场成交活跃,全面复苏”的信号。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
(1)二手房成交量上升的同时,是二手房挂牌量的暴升(广州二手房挂牌量已超13万套)和成交价格的下跌。
(2)土地市场未有大的改观。
(3)一手房市场量价仍停滞不前。
2023年,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是大趋势,但市场全面复苏需要一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