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视界
    政策解读
    地产文化
    市场观察
    游记杂文
    媒体约稿
    经营理念
 
 当前位置:首 页  信息内容
 
  厉以宁留下的财富
 

厉以宁留下的财富

 

2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教授厉以宁仙逝。

这位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经济学家的离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悼念。


1、 作为中国最著名、最能影响决策的经济学家之一,厉以宁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作用和贡献,是无法估量的。他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外号“厉股份”。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

别的不说,这两年热门概念“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就是厉以宁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第三次分配是指人们完全出于自愿的、相互之间的捐赠和转移收入,是出于道德力量的分配。

2022年,“第三次分配”概念进入了管理层的文件。直接构成了未来的中国社会的分配形式,影响深远。


2、 大师的品格。

大凡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在个人品格上基本上都是典范。

厉以宁曾说:“我的理想是经世济民,社会繁荣百姓安居。”

“无论什么境遇下,我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可以不说话,但不要说假话。”

一生坚持“可以不说话,但不要说假话。”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3、 诗意人生。

厉以宁不但是个经济学家,还是个诗词高手。一生创作的诗词数量多,质量高。2018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厉以宁诗词全集》共四卷1416首。

1978年,厉以宁在48岁生日时写下《七绝·无题》:“日升日落孰为先,月缺并非月不圆;山景总须横侧看,晚晴也是艳阳天。”

厉以宁在1986年写的《七绝·重庆夜雨》:“嘉陵秋雨漫秋池,岸下蓬舟摆渡时,隔水传来圆舞曲,几人会唱竹枝词。”特别有味道。

这才是真正的诗意人生。


4、 92岁的厉以宁教授走了。

人们在惋惜和哀悼中,深深地感受到他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国家和社会仍然需要先锋精神,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改革创新。

“经世济民”厉老的一生理想,也应当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23-3-15 点 击 数: 348
 
  cpmc2001@126.com
 
粤ICP备12090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