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还贷”成为热潮
立春过后,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2月的房地产市场,没有等来销售回暖的消息,却等来了“提前还贷”的浪潮。
近日, “提前还贷”难的问题登上了热搜。根据媒体报道,有的城市“提前还贷”要排队4-7个月,还要支付一笔违约金。房地产圈内人士心里都明白:仅仅2年前,银行还普遍“贷款额度不足”。
2023年的春季,“还钱比借钱还难”,成为了独特现象。
1、“提前还贷”现象的背后,是居民储蓄额持续走高。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
经济下行背景下,老百姓不是选择消费,而是选择了存款。存款增加之后,又选择了“提前还贷”。
2、三个数据对比强烈。
第一,房贷利率已经降到10年来的新低,有10多个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已经低于4%,最低的达到了3.8%的水平。
第二,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约为3.6%左右,并持续走低,部分理财产品还打破了刚兑。
以四大银行为例,工商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在2.20%-3.4117%之间,农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在2.5%-5.2%之间,建设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在2.85%-4.6%之间。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低于房贷利率,这是造成“提前还贷”的重要原因。
第三,资本市场投资风险大。2022年,A股中的上证指数全年下跌15.13%。2022年A股总市值缩水了16.21万亿,2022年A股股民人均亏损达到7.87万元。
资本市场不景气,投资渠道窄,客观上引发了“提前还贷”潮。
3、“提前还贷”潮的出现,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
——2023年的关键,是要达到5%以上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全面提升投资回报水平。楼市和股市,都是重点。
——要让“提前还贷”成为“无利可图”的事情,“提前还贷”潮才会结束。
——房价稳,并有温和上升,才能坚定房地产市场信心。楼价下跌,则会引发“提前还贷”潮。
2023年,稳定市场预期,比什么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