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与哥德巴赫猜想
(曾国霞)
跨越时空迷倒世界的难题,往往披着平易近人的外衣。好比一度迷倒众生的“哥德巴赫猜想”,其实只是一句话:“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质数之和”。从顶尖数学家到普通的数学爱好者,摘取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成为千万人的梦想。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一方面承担各地政府彰显业绩的重任,同时也背负着开发商老板们的“胡润”富豪榜之梦,另一方面又承载着有房者保值增值的梦想,无房者希望房价能够赶快回落,炒房者则希望房价能够疯涨。
控制了话语权就控制了财富,在利益的驱使下,社会各界发出了完全不同的声音。今天有政府官员说房价肯定会跌,明天又有信息部门披露房价稳中有增,接着又有权威人士发表文章指出房价已经大幅下降,最后又有高人道破天机“均价不等于楼价”,楼价下降是谎言。多方利益的博弈,使得房价问题日益复杂,楼价究竟是涨是跌?眼看成为房地产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了。
真相究竟是怎样?事实只有一个。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产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影响商品房供给的因素主要有成本、价格与未来预期。房地产成本一般由土地成本、土建成本、管理成本等构成。随着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提高,土建成本与管理成本都可以控制,地价、楼价与未来预期成为影响开发商供给的主要因素。
房地产需求具有消费性与投资性双重属性,作为消费属性的购房需求短期内对房价富有弹性,但长期内缺乏弹性,消费者在短期内可以选择不购房,但长期内还是必须解决基本的住房问题。对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投资客对未来的预期,投资前景好坏才是关键。
中国的房地产承载了太多的梦想。楼价的未来走势如何?房地产市场还会不会一如继往的火下去?这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两种现实问题纠缠在一起,但目前只有一种解决途径。
但我们的市场经济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是完全竞争市场,政府从来都不是旁观者,政府控制了对房地产开发不可再生资源的垄断,注定了政府才是这场博弈的话事者。
从国务院5月17日发布的“国六条”似乎看到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决心,要给房地产降降温,但最终会带来怎样的效果还需拭目以待。
首先,这不仅仅是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更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 1999以来一直是地方经济强有力的增长点,房地产经济降了温,庞大的资本将流向何处?
其次,政府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干预,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是民生运动的胜利还是市场经济的倒退?如果以整个经济发展的不景气换来房价的下跌,无疑是杀鸡取卵,这样受到伤害的永远只能是广大的老百姓。
行文于此,不得不暗自感叹,作为80年代生人,我们一毕业就失业,有点小积蓄考虑买房的时候房价早已绝尘而去,在远远超过我们购买能力的高房价面前,感到迷惘而无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