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视界
    政策解读
    地产文化
    市场观察
    游记杂文
    媒体约稿
    经营理念
 
 当前位置:首 页  信息内容
 
  2023年投资增长:靠城投不如靠产业
 

2023年投资增长:靠城投不如靠产业

 

进入2023年,关于城投公司的新闻突然多了不少。在这个“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特殊时期,新闻多可不一定是好事。

贵州省遵义市最大的城投公司——遵义市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发出公告,经与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友好平等协商,其所欠的155.94亿元银行贷款,按照重组协议,还款期限调整为20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遵义道桥这笔155.94亿贷款的利息,也从原来的年7.5%降至3.00%至4.50%。

这个长达20年,非一般的银行贷款重组方案公布出来,令人不知道说什么好。恐怕也只有城投公司才能达成这样的重组协议。

遵义城投公司暴露出来的问题,恐怕不是个案。全国城投公司的有息负债有多少,现在还未有官方公布的数据。财政部领导近期表示,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谁家的孩子谁抱走”。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推动形成政府和企业界限清晰。


1、2022年房地产企业,尤其是民营房企大多在缩表,各地城投公司却大多在扩表。

受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影响,2022年全国土地市场偏冷。2022年全国土地成交面同比下降37%,成交金额下降31%。地方国资平台公司在土地市场托底,成为常规操作。在实行土地集中供应的22个重点城市在2022年出让的土地中,地方国资平台公司拿地金额中占比达到42%。


2、2023城投公司继续托底土地市场,并扩大投资力度,难度大,并且不具可持续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1-11月全国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8%,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9%。

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2022年全国百城的房地产销售额下降约40%,百强房企的销售额同比下降约42%。

2023年,要实现房地产市场的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依靠本身杠杆率已经偏高的城投公司等地方国资平台,是远远不够的。


3、2023年,大湾区城市稳投资、保经济增长的重点在于产业用地的供应和产业发展的推进。

2023年要实现“六稳”、”六保”,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是关键。2022年全国经济增长低于原计划的5.5%。2023年经济增长提速,需要有新的动力。

传统的房地产投资,已经增长乏力。无论是商业、办公类,还是居住类物业,2023年要实现大幅增长,难度不小。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3大湾区城市的发力点,已经聚焦于产业用地的供应和产业投资的增长。

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深圳,出台了《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提出要以高质量产业空间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按照集中连片、集约节约、突出高端先进制造的原则,深圳将在产业基础比较好、具有空间保障能力的区域打造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按照启动区、拓展区、储备区有计划释放工业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

深圳推出“工业上楼”计划,明确连续五年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优质、经济、定制化厂房空间,“工业上楼”优质厂房租金平均仅仅为35元每月每平方米。

1月10日,深圳市举行“20+8”产业2000万平方米“工业上楼”厂房空间项目招商大会。共有72个“工业上楼”项目,用地面积854.8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4.2,厂房面积2306.5万平方米。

深圳正在强化产业发展,弱化对传统房地产的依赖。

2023年深圳正实施“产业强市”,广州、佛山等大湾区城市也计划走“产业强市”的道路。

2023年的大湾区,将出现产业用地供应井喷,产业投资活跃的新局面。

2023年的大湾区投资增长,不是靠城投,而是靠产业投资拉动。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23-1-13 点 击 数: 232
 
  cpmc2001@126.com
 
粤ICP备12090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