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因城施策”仍谨慎
1月9日,网上传来广州某银行将出房贷新政的消息。引发多方关注。
网上消息主要有三条:
1. 取消144㎡豪宅界定(144平方米以上住宅按揭也按普通住宅政策执行)。
2. 本市限购区内无住宅,有房贷纪录但已结清,只要3成首付(原来4成首付)。
3. 增城、从化房产不纳入限购范围,当无房准入。
正如业内人士所预料的一样,这个政策(或者说“消息”)可能会“一日游”。1月9日,媒体报道,金融主管部门负责人已向各家银行重申广州的住房信贷政策没有变化,要求各家银行不可自行突破。
1、 这一事件足以说明:中心城市“因城施策”仍谨慎。
尤其是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属于人口净流入、产业高度集聚,投资资金活跃的区域,政策松动可能引发房地产投资的抬头。2023年,大家都很急,但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幅度不会太大。
2、 房地产的荣衰和房贷政策、房地产金融政策密切相关。
2023年将是中国房地产进一步分化的一年。金融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主基调已经确定,但具体到差异性颇大的不同城市、不同投资主体、不同的购房客户,金融支持如何落地,仍有待2023年给出答案。
激活楼市的发力点,一定是在中心城市。但中心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力点,是否就是“改善型”、超144平方米的非普通住宅?有关部门仍未给出肯定的方向。
3、 耐人寻味的是,首套房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的政策出台后,符合条件的城市迄今都没有调低下限。大家都不愿意做第一个。
第一个城市做了后,后面就会跟着来了。现在是等待一个时机。
4、 类似北上广深这类中心城市,2023年的“因城施策”会不会有动作?
答案是:一定会有动作。但一定是循序渐进的政策。
毕竟,中心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是双向调控,在防跌的同时,我们别忘了,仅仅两年前,我们都还在防涨。
经历了2022年的房地产“大减产”后,各方面对房地产的预期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2023年,政策方向已经确定。我们都不用太焦急,该来的一定会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