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视界
    政策解读
    地产文化
    市场观察
    游记杂文
    媒体约稿
    经营理念
 
 当前位置:首 页  信息内容
 
  大师的启示:学贯中西与未来道路
 

大师的启示:学贯中西与未来道路

 

过去的一周,多位大师陨落,令人扼腕叹息。

99岁的同济大学的李德华先生仙逝。这位构建了现代中国城乡规划原理的完整体系、开创了城乡专业规划的时代、桃李遍天下的大师,令人怀念。

很多人都痛感过去40年中国的城市扩张过快,城市规划遗憾多多。然而,倘若没有同济大学规划专业的引导,没有李德华先生这批规划先行者的奠基,中国的城市建设将难以想象。

尽管受政治体制、经济因素等制约,当代的城市规划仍存局限和不足,但城市规划专业的作用和贡献已是有目共睹。李德华先生的价值和贡献之大,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这一周,香港著名的作曲家顾嘉辉先生仙逝,引起了乐迷的唏嘘。

多年来,“黄霑作词,顾嘉辉作曲”的流行歌曲响彻香港,也响彻整个华人世界。《万水千山总是情》、《上海滩》、《当年情》、《铁血丹心》、《沧海一声笑》等歌曲,更是整整一代人的记忆。

顾嘉辉先生一生勤奋,总共创作了超过1200套作品。只要是华人,总会听过他的歌。

李德华先生和顾嘉辉先生的介绍中,令人难忘的是四个字:学贯中西。

李先生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是因为他“学贯中西”。

顾嘉辉先生的作品人见人爱,是因为他“学贯中西”,而且吸纳了中西文化所长。

近代史上,那些鼎鼎有名的大师,如胡适、杨振宁、林语堂、贝聿铭等等,无一不是“中西兼通”的人物。

当年,钱学森曾发出天问:“为什么出不了大师?”恐怕答案就在“中西兼通”上。

没有开放、自由的思想,不可能出大师。

没有“学贯中西”的条件,不可能出大师。

在“洋务运动”时期,国人曾纠结于“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现在看来,精于“西学”的人越来越多,“中学”的底蘊却难言深厚。

“学贯中西”,确实不易。这也是大师难出的一个原因。

道路已经显而易见,就看我们是否能坚持走下去。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23-1-13 点 击 数: 341
 
  cpmc2001@126.com
 
粤ICP备12090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