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定调:2023年,将是中国房地产的重构年
备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管理层对2023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
对2022年的经济环境,会议用了“风高浪急”四个字。
对2023年的工作,用了“千头万绪”四个字。
在千头万绪中,管理层对2023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令人深刻的是下面三点:
1、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2、 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3、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
至于房地产业内最为关注的内容,是下面一段: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1、 将有关房地产的内容,放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章节,令人关注。
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是双向调控。
在房地产过热的时候,提法是“防止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
2022年,房地产投资额、销售面积、开工面积等指标都出现了“断崖式”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8.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3%,销售金额同比下降26.6%。
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和波动,已经成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重点关注对象。
2、 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强调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
管理层的底线很清晰。投资性需求暂时不会放开,也将得不到政策鼓励。
3、 会议罕见地提到了开发主体的问题。
提出,“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
2022年,超过40家大型房企出现债务逾期违约的现实,令“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被列为了2023年的工作任务。
期待房企大面积存在的流动性危机,在2023年能够得到切实的缓解。
4、 会议提出,要“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什么是“新发展模式”,管理层和有关部门尚未有明确的定义。
我个人认为:
(1) 提出“房地产业的新发展模式”,意味着管理层不希望房地产回到从前。倘金融地产加杠杆,再上台阶,将积重难返。
(2) 新发展模式,意味着以下几个方面要重构:
——房地产行业的长效机制。(包括房地产税问题)
——新发展阶段的住房建设制度。
——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业利益机制。
——开发主体。
——房地产产品与住房结构。
……
2023年,房地产行业将迎来新的篇章,但绝不是简单地回到从前。
2023年,将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重构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