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冬季
一
这一周,气温明显下降了。
广州的最低气温已经降到10度以下。冬季来了。
北京、广州等地,发热门诊的人数激增。本来,大幅降温后,生病的人就会增多。这个冬天,多了一种病毒,一切变得复杂了。不得不说,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太强了。
选择了这个时机,就意味着短期有点残酷,代价不小。
城市里,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都有点彷徨。
大家只能自我珍重,自求多福了。
二
日前,管理层正式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
“双循环”的理念已经提出有一段时间了。这次出台一个中长期的扩大内需的规划纲要,代表着管理层的思路。
按照官方的表达,未来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扩大内需,就要扩大消费。当然,房地产消费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明确要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
——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促进家庭装修消费,增加智能家电消费,推动数字家庭发展。
不得不说的是,《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出台后,周四(12月15日)的资本市场,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都波澜不惊。
未来一段时间,各种刺激经济的政策和举措出台,将是常态。
有专家说,未来5年中国经济增长都要保持在5%以上。
是否如此?
在明年的“两会”上就会有答案。
三
周四(12月15日),广州本年度最后一轮土地集中出让结束。
本轮共出让6宗住宅用地,5宗成功出让,1宗地块(天河区梅花铝厂地块)遭遇流拍,累计成交金额191亿元。
广州本轮土地出让,属于年底追加的一次“补充”。本来规模就不大,成交结果也无需过度解读。
2022年的土地市场冷不冷?总体偏冷,但至少还在“稳”的阶段。
金融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举措,短期内也难以让土地市场升温。
2022年,各地的“土地财政”普遍歉收,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2023年,还有更大的挑战。
转变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