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还需发力
11月21日至23日,2022金融街论坛在北京举行。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作了专题演讲。
演讲内容不长,主要阐述了当前货币政策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短的演讲中专门重点提及了房地产行业:
1、 房地产业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其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调整。
3、 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降低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
4、 “保交楼”。针对前期一些房企风险暴露导致逾期交房,我们出台了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已售住房的建设交付,并研究设立了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保交楼”结构性政策工具。
5、 谈民营房企。扩大了支持民企发债的“第二支箭”,为民企发债提供风险分担,民营房地产企业也在支持范围以内。
一、上面这5点内容,可谓针对性强。
肯定了房地产行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确认了房地产市场出现一些调整的事实,确认了民营房企也在支持民企发债的“第二支箭”范围里。
二、“保交楼”仍然是当前的底线任务。
关部门反复强调。可见“保交楼”的压力不小,其他方面都要往后排一排了。
三、11月以来,央行的多项房地产金融支持政策出台,政策方向已经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再结合这一次演讲内容,可以确认:下一阶段房地产的金融支持,已经明确清晰。
2023年,房地产行业只能比2022年好,不会比2022年差。
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提法,已经出现了很多次。
无疑,在坚持“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提振房地产市场也只能从激活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两方面去发力了。
刚需住房市场是政策一直鼓励倾斜的,不在话下。
当前的焦点在于如何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无论金融支持,还是地方调控政策,目前力度都还不够。
兼具“投资”和“自住”双重属性的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关部门出台政策,仍然小心谨慎,仍然趋于保守。
要打开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局面,针对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更快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