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稳了,不等于房地产市场稳了
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的16项举措出台后,房地产业内一片欢腾。
有了这些举措,普遍面临流动性紧张的房地产开发商在短期内稳住了,至少可以挺过年末这个支付高峰期。过完年,一切再从长计议。
资本市场上,房地产股早已“涨”声一片。周一(14日),龙湖大涨16.48%。龙头房企碧桂园暴涨45.54%,收于3.26港元,短短一周时间,股价翻了三倍。旭辉涨9.68%,龙光涨38.67%,都脱离了“仙股”的行列。
1、 距离年底还有1个半月的时间,房地产行业迎来了一个重大惊喜。
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房地产业下行态势严峻。不出“大招”,就来不及了。
国庆前的9月30日,有关部门出了系列政策,不但没有收获“金九银十”,房地产市场的反应是“不升反降”。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为60954.6亿元,同比下降43.4%。
更令人焦虑的是,出现债务违约的房企仍不断增加,“保交楼”成为了重大任务。房地产市场信心跌到近年来的低点。
央行和银保监会的254号文来得正是时候。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稳住开发主体,尤其是龙头民营房企,非常关键,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出现。
2、 关于具体的16条举措。房地产业内这几天都在多方位解读。
确实是好消息,但也不能就此认为房地产市场即将反转。
房地产金融政策重大转向后,房企短期稳了,但不等于房地产市场就稳了。
具体到“开发企业存量贷款融资展期”、“保交楼”金融服务等方面,在此之前,其实已经在实施了。16条举措的实际效果如何,还要看具体的操作措施。
回过头来看,管理层推出防范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的系列措施(包括多开发商的“三道红线、四档管理“,对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集中度管理“,对物业持有者的”房地产税将试点“等等),其方向明显是要房地产行业”去杠杆、减负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甚至不惜以恒大为首的“个别房企”出现债务暴雷和违约。之后,就形成了当前的局面。
2022年的年末,风向改变,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6条出台了。但房地产行业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
3、 当前房地产市场尚有三大隐忧:
——疫情反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影响,经济下行,居民收入预期下降,影响房地产市场需求。
——2022年,房地产的经济链已经发生了断裂。地方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房地产税收大幅下降,民营开发商退出土地市场,债务违约下,不具可持续发展动力。房地产上下游产业受到冲击和影响。
——购房者信心跌到近年低点。买涨不买跌心理驱动下,大众对房地产的预期转弱。
房地产市场要全面回暖,有关部门还需继续推出有利于提振房地产消费的举措。
4、 对于房地产行业圈内的人而言,我想多说一句:
——中国房地产没有别人(业外)说的那么差,但也没有我们(业内)想的那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