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有房企面临三重压力
根据媒体报道,上海地产集团持续挂牌出让项目公司股权,从去年年底开始,已经挂牌出让了3家项目公司股权,总金额超过200亿元。这个情况,引发了房地产业内的高度关注。
国有房企也缺钱?国有房企将如何运作?
在短期内,国有房企将面临三重压力:
1、保地方经济发展的压力。
2022年房地产市场转冷,土地市场由地方国企“托底”,已经是普遍的现象。
全国22个重点城市2022年第一轮土地集中出让的总金额中,央企占比为27%,地方国企占比为43%。第二轮土地出让中,央企占25%,地方国企占47%。
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 财预〔2022〕126号 ,文件明确: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
地方国有房企目前面临压力。保地方经济发展,责无旁贷。
但也要保证合法合规经营。
2、资金压力。
根据Wind数据,截止2022年上半年,A股115家上市房企中,有41家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超70%。国有房企中,绿地、中交等资产负债率高企。
尽管国有房企在2022年在土地资源获取和融资上,都是一路绿灯。但由于国有房企体制上的特殊性,做不到民营房企的“高周转”。
在逆市发展上动作越多,国有房企的资金压力将越来越大。
3、市场压力。
2022年是商品房市场销售低迷的一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8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878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0%。商品房销售额85870亿元,同比下降27.9%。
尽管房地产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几年国有房企的市场份额将稳步提高。然而,国有房企面对销售乏力的市场,压力一点都不轻。
如何发挥国有房企的优势,扬长避短,是国有房企未来运作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