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大水漫灌,房地产等待重构
8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房地产业内最为关注的货币政策,有了新的信号。
令人瞩目的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提出:
“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突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搞“大水漫灌”。下阶段货币政策的思路,对“缺钱”的房地产行业,意味着没有大家期盼的“及时雨”。
关于房地产,《报告》提出,“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以上一段,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表述了。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在分析近年来信贷结构的演变和趋势时,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边际趋缓和房地产长周期趋势演变,过去量级较大的基建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需求减弱”。“信贷增速在新旧动能换挡和融资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回落。”
1、 地产与金融密不可分。在不搞“大水漫灌”的总体思路下,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意味着资金短期内,不会大量流向房地产业。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困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扭转。
2、 从央行的报告中,我们感受到,管理层已经确认了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规模回落的现实。
2021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达到投资14万亿元,商品房销售金额18万亿元的峰值。
未来几年,房地产行业高位回落,减负债、去杠杆,降低房地产的金融风险。这是有关部门设计的方向。
这一切刚刚开始,虽然引发了房地产市场较大幅度的波动,但政策制定者们不会匆忙搞政策转向。
3、2022年,房地产行业最大的问题是:缺钱。
——过去几年,过度“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房企,在2022年面临“审判”。
——新的政策背景下,新的发展阶段下,住房制度和住房供应结构,面临重构。
——房地产开发模式和盈利模式,面临重构。
——房地产投融资模式,面临重构。
——房地产的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面临重构。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那就是“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