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停贷”下的博弈与危机
近日,“强制停贷”成为房地产行业的焦点。
武汉、郑州、南昌等地多个“烂尾”楼盘的业主,给银行发了全体业主强制停贷告知书。带头的项目,包括长沙新力铂园、武汉绿地光谷星河绘、南昌新力城、武汉恒大时代新城、景德镇恒大珑庭、郑州名门翠园等项目。媒体不完全统计,已有14个楼盘发布公告“强制停贷”,涉及4.6万个业主,总房款达到347亿。
这个事件还在发酵。各地媒体报道,还有新的“烂尾楼”的业主,在准备加入这个行列。
互联网时代,消息就是传得快。
1、“强制停贷”背后,是两个背景。
第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多地“烂尾楼”又重新出现,并且数量越来越多。倾尽全力买楼的小业主倍感受伤。
第二,小业主们紧紧抓住了银行“违规放贷”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强制停贷的诉求”。
2、房贷,一直是银行“最稳”的生意,谁也没有想到在2022年会突遇风险。加了这么多重的抵押和担保,做了不止一道“防火墙”,还被小业主“强制停贷”,银行也很无奈。
3、以往,银行和开发商是不怕小业主的。因为,单个个体,无法斗得赢机构。
2022年,小业主们形成了群体一致行动,这次不一样了。
4、从法律层面上看,小业主们的“强制停贷”缺乏法律依据。即使上法庭,也很难获得支持。
小业主和银行之间,是很清晰的借贷关系。
小业主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协议中通常都会规定:贷款发放后,借款人或抵押人与售房人或其他第三方就该房产有关质量、价格、权属、条件或其他事宜发生的任何纠纷,均与贷款人无关,贷款人有权选择继续履行本合同或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本合同项下的全部或部分贷款。
即使是这样,小业主们还是紧紧咬住“银行违规放贷”这个问题不放。
意图很明显,要把楼盘烂尾和银行放贷,有关部门的监管等,绑在一起。
5、“强制停贷”这个事件,并不简单。
如果全部到法庭判决,那就好办了。
问题是涉及规模巨大的人群和金额。风险有点大。
要解开这个死结,首先要解决“烂尾楼”的问题。倘能“保交楼”,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6、“强制停贷”事件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特殊时期,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正在累积。
——制度缺陷和规则多变,容易引发风险。
——房地产金融的监管,不能掉以轻心。
——房地产预售制度的弊端,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特殊时期,为激活房地产市场而放松预售条件,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