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视界
    政策解读
    地产文化
    市场观察
    游记杂文
    媒体约稿
    经营理念
 
 当前位置:首 页  信息内容
 
  绿地的危机敲响了国有房企的警钟
 

绿地的危机敲响了国有房企的警钟

 

这个周末,房地产圈最大的新闻,是绿地公告,要对6月25日到期的5亿美元美债进行展期征求同意。

业内传闻已久的绿地流动性危机爆发。

这事件不寻常。


 

1、绿地长期位居中国房地产开发规模的前10位。2021年房地产销售额达2902亿。这是继融创后,今年第二家“10强”房企出现流动性危机。


 

2、绿地是拥有国资背景的大企业。绿地股东结构中,上海地产集团25.82%,上海城投20.55%,国资持股合计46.37%。

进入2022年以后,拥有国资背景的房企成为了“明星”。

各种“支持”的名单中,都是以国资企业为主体。

政府土地拍卖中,央企国资房企更是成为了主力。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绿地突然“撑不住”了。


 

这个事件说明,无论什么体制下的企业,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很难长期维持。

2022,国企大多安好,是因为国有机制下,杠杆率受体制约束,相对较低。然而,即使是国企,负债率高了,抗风险能力就会降低,一样会爆雷。

绿地事件给国有房企敲响了警钟。


 

3、绿地这两年,正值多事之秋。

2021年年末,绿地将公司所属行业类别由“房地产”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一度引发业内热议。

现在看来,绿地早早放弃了常用的“地标建筑”,商办地产的模式,属于形势逼人。

进入2022年,绿地负债总额超1.2万亿,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销售收入每况愈下。

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仅308亿元,同比下降56%。


 

4、绿地能走出困局吗?

根据绿地的公告,绿地计划用3年时间出售2000亿资产,每年500亿-700亿,包含自持商业、办公楼和酒店等。

这是明显的降杠杆、减负债的计划。

2022年,居住类项目尚且难卖,商办和酒店,更难找到买家。

绿地要摆脱流动性危机,唯一的希望,是利用国资的背景,获得外部输血,来度过这次危机。

绿地和恒大、融创不同之处,在于绿地是有“爹”的。


 

5、绿地在公告中,反复强调疫情的影响,以及上海的封控。

然而,谁都看得出,疫情只是外部原因。造成绿地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还在内部,还在绿地自己的运营和商业模式上。


 

绿地事件,也给那些高调提出发展目标(例如“进三争一”)的国有房企提了一个醒:2022,并不容易。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22-6-2 点 击 数: 528
 
  cpmc2001@126.com
 
粤ICP备12090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