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事件:房地产行业上空飘来了乌云
一度被业界认为已经平息的融创流动性危机问题,在周四再次爆发。
5月12日,融创中国公告称,公司4月陆续到期的4笔美元债利息,无法在相关的宽限期内偿还,向债权人致歉。为寻求相关债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已委任华利安诺基为财务顾问。 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上述4笔美元债到期应付利息合计约1.04亿美元(约7亿人民币)。
2021年合同销售额高达5974亿元的房企,支付不了1.04亿美元的利息,说明融创在资金面上确实已经撑不住了。
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公司销售持续下滑,且随着部分房企陆续暴露流动性问题,融资难度也不断加大。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司采取了包括促进销售回款、处置资产、股权融资及控股股东无息借款等措施,以保证公司流动性平稳。但是进入2022年以来,公司融资情况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叠加国际评级机构对公司的投资评级进行了下调,导致公司为应对三月份及第二季度流动性需求所推动的包括资产处置、专项融资等多种资金方案均难以落地;并且三月份以来公司重点布局的核心一二线城市的销售受疫情影响严重,
三、四月合同销售额同比大幅下降约65%,使得公司现阶段面临着更大的流动性压力。
融创作为规模TOP5的房企,债务违约的负面影响巨大。
1、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房企要进行资产处置和专项融资,并不容易。
2、三、四月份房地产市场销售的大幅萎缩,令房企预期落空。资金面进一步紧张。
3、房企将继续分化。类似恒大、融创这样的企业,再融资的空间很窄。2022年,房企格局将大变。
4、融创是否会变成“第二个恒大”?这是业内业外都很关注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融创“躺平”是最差的结果,也是各方面都不能接受的结果。融创不可能重复恒大的故事。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初夏,融创事件的爆发,可以说是坏事,增加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不确定性。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融创事件的爆发,将促进有关部门重新审视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潜伏的危机,需要认真的评估。
2022年,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需要更积极的金融动作和政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