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带给城市建设三个启示
上海疫情复杂严峻。
4月22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73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0634例。4月23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0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657例。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专家介绍,近日增加幅度较大的区为:浦东新区、松江区、宝山区、黄浦区、杨浦区,与近期社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共用卫生间和厨房等现象普遍存在、建设工地、企业等聚集性疫情有关。
1、 上海老城区中,老旧小区共用卫生间和厨房等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在2022年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尤其突出。 2、上海大量出租屋人员密集,拥挤狭窄的隔板房出租屋不利于防疫。人口密集、紧凑并排的出租屋,遇上传播速度极快的病毒,“隔离”、“封锁”很困难。媒体最近报道较多的上海西郊的许浦村,曾经是上海最大的城中村,是很多外来务工者的落脚点。仅仅1.3平方公里的面积最高峰时期曾容纳31000有余的外来人口。整改后的许浦村仍住着本地784人,外来人口7291人,很多都是环卫工、保洁员、外卖员、线上跑车师傅。3、上海防疫还有一个现实问题。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到2020年年底,上海的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33.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1%。(1)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需要有效控制建筑密度和人口居住密度问题。最低保证住宅基本的通风采光和单元式住宅的独立性。光有人均居住面积的指标,是不够的。城市需要更多好品质的居住空间。
(2)旧改是改变城市居住面貌的重大契机。在“防止大拆大建”的背景下,旧改需要更好的谋划和针对性动作。
大力发展租赁性住房,并不应降低政府在保障房方面的投入。对中低收入人群和“新市民”的住房问题,还需积极拓展解决方案。对于租赁性住房,不能放任市场自行去发展。“蚊”式住房,要杜绝。有关部门还需要制定规范和约束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