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视界
    政策解读
    地产文化
    市场观察
    游记杂文
    媒体约稿
    经营理念
 
 当前位置:首 页  信息内容
 
  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

 

日前,在深圳参加一场研讨会。

在会上,深圳的几个企业家都感叹,疫情加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制造业不好做。

说着说着,有一位企业家发出了天问:“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有关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如同“人活着的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人在困惑中,容易迷茫。企业在困局中,焦虑的老板,偶而会发出“做公司意义何在?”的疑问。

然而,企业家自有企业家的精神,我们无需为企业家担心。能承受成功和失败,在挫折和人生低谷中,能够奋起的老板,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谈到企业家精神,不得不提到王石和褚时健。

71岁的万科前董事长王石,又重新出发了。

4月8日,王石联合发起的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Destone Acquisition Corp.(中文名:深石收购企业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公司将重点布局双碳和高科技。

尽管年过七旬,但王石在创业的路上,正年青。

王石的曾经偶像,是褚时健。一个具有不屈精神的企业家。

在跌倒,入狱等惨痛经历后,年过70,仍然能创业,“褚橙”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企业家。


1、一家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有出生,有成长,也有衰退和死亡。企业死亡,并不是世界末日,或许意味着新的开始。

2、企业家重新创业,年龄不是问题,心态才是关键。

股神巴菲特在50岁以后,才在股市奠定江湖地位。香港地产界的李嘉诚和李兆基,在企业掌舵人位置上,做到90多岁。

3、曾经沧海难为水。企业家的事业结束后,很难再去做“打工人”。

或者“躺平”,或者“再出发”。这一切都似乎是天注定。

4、2022年,不少房地产企业在业务收缩后,都在考虑转型的问题。

事实上,房地产企业转型,90%都不会成功。

还是那句话,“曾经沧海难为水”。


从来没有一个行业,可以像房地产这样,可以如此轻易地“加杠杆”,以小博大。

从来没有一个行业,20多年来,一直单边上扬,财富效应显著。

从来没有一个行业,通过简单的“整合”,短期就可以把企业规模做到千亿……

房地产业内人士,如果离开了房地产,都会倍感失落。老板更是如此。

珍惜缘份,珍惜每一天。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22-4-22 点 击 数: 367
 
  cpmc2001@126.com
 
粤ICP备12090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