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心灵修炼的日子
清明节,是一个特别的节日。
清明节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开始的寒食节。晋文公因为要报答介子推,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山当官,没想到把人烧死了,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为纪念介子推,下令所有人在一段时间里,只能吃冷食,所以有了寒食节。
苏东坡有名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现代人看不懂为何是“新火”,其实很大可能就是寒食节后的“新火”。
宋朝以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发展为清明节。
清明节除了融合寒食节外,还融合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习俗内容。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上巳节主要风俗是水边祭祀、郊外游春、春浴、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等。
由此看来,清明节既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又是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日子。
在唐玄宗时期,寒食节放假四天。宋代的寒食、清明放假七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确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新中国成立后,清明节一度消失,直到2008年,清明节才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
1、清明节很特别,节日既有传承,也有发展。2000多年历史的节日,始终有生命力。但“寒食”这种不科学的习俗,早早就改变了。先人还是有智慧的。
2、清明,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因为清明是心灵修炼的日子。
尘世中,太多的功名,太多的金钱,太多的诱惑,令人迷失方向。
只有清明节,能令人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
我们在这一天缅怀先人,但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被人缅怀。
3、清明节,中国人的特别日子。
清明节,让我们走上回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