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阶段,房地产企业要清楚什么不能做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
元旦假期,媒体纷纷报道“恒大海南海花岛39栋43万平方米住宅被要求限期10日内拆除”的消息。
一份海南省儋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在网络流传。文件发出时间是12月30日。
这个消息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在于三点:
1、拆除栋数多达39栋,建筑面积高达43万平方米。毫无疑问,创下了中国房地产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录。可惜是一个负面的纪录。
2、拆除的原因,写得很简单:“因违法取得的规划许可证已被撤销、项目存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之规定情形,依据规定,现责令该公司在10日内自行拆除上述违法建筑物。如逾期不拆除,执法局将依法组织拆除。”
3、恒大正处于困局中。但各地城市依法收回土地,依法处理违章建筑,一点都不留余地。
海花岛的建设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曝光。儋州市于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间,就对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2020年12月,发布了《儋州市贯彻落实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报告整改方案》。
整改的最终结果,不是姑息,而是彻底拆除。
此时此刻,没有商量的余地。
政策环境,海南的发展导向,以及各级政府对开发商的态度,都已经发生了改变。
广东人常说“过了海,就是神仙”。恒大海花岛项目,楼都建出来了,算是“过了海”,可就是没有最后的通关。
恒大海花岛事件,给房地产业界带来了提醒:
1、特殊时期,房地产企业要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2、违规成本越来越高。特殊时期,房地产企业要高度关注生态保护等红线。有些“擦边球”项目,即使当地管理部门批准了,一样可以被判定为无效。
3、特殊时期,房地产开发商要慎重处理政商关系。2022年,政商关系很微妙。2022年,政商关系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2022年,平安就是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