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视界
    政策解读
    地产文化
    市场观察
    游记杂文
    媒体约稿
    经营理念
 
 当前位置:首 页  信息内容
 
  “限跌令”应该缓行
 

“限跌令”应该缓行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

日前,绿地控股发布公告,将公司所属行业类别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

理由是:公司基建产业的收入占比已超过50%,符合变更要求。(2020年度,公司经审计的营业总收入为4561亿元,其中基建产业营业收入为2334亿元,占比51.19%;2021年上半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829亿元,其中基建产业营业收入为1574亿元,占比55.65%。)

绿地长期以来一直是龙头房企,规模曾一度位居国内三甲。

这次“去地产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局外人首先看到的是:房地产企业有”三道红线“的限制,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后,规避了这个限制。

1、绿地控股的行业类别的变更,是一个信号。在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的背景下,房企有息负债的增加,将受到限制,短期难以放松。

2、2021年的房地产商,已经不再是“光荣与财富“的代名词,而是”负债与爆雷“的主角。2021年胡润富豪榜上,开发商老板首次在前十的名单中消失。

3、宁可被列入“土木工程建筑业”,也不做“房地产业“。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真的降到基建工程的利润水平了吗?

根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1城发布了“限跌令”,包括沈阳、岳阳、昆明、唐山、江阴、鄂州、张家口、株洲、永州等。绝大多数都是三、四、五线城市。

有的城市是直接发布行政命令,有的则是通过约谈房企,限制恶意降价,否则就不给予网签的方式。

1、临近年末,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普遍偏紧,流动性紧张是普遍现象。年末又是付款高峰。降价促销已经全面展开,部分三、四、五线城市甚至出现了亏本售房的项目。

房地产市场已经由“防涨“转为”防跌”。

2、所有人都知道“防跌”的难度,甚于“防涨”。

年末,楼价下跌有三个难以控制的因素:

第一,爆雷或即将爆雷的房地产企业的降价自救。

第二,“工抵房”、“债抵房”的变现销售。

第三,多套物业持有者,由于资金压力或者出于对房地产税的忧虑而抛售物业。

3、在2021年年末的这个特殊阶段,“限跌令”总体看,是弊大于利。

第一,“限跌令”影响了部分流动性紧张企业的自救,可能造成房企更大面积的债务违约。

第二,“限跌令”影响了市场的销售量。在2021年的这个冬季,价格仍然是打开市场的最有力的钥匙。

第三,“限跌令“无法稳定楼价。部分楼盘跌破成本价,似乎已经难以避免。

综合种种因素,“限跌令”应该缓行。

除非个别楼盘恶意降价,扰乱市场秩序,有关部门还是少出手为宜。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21-11-14 点 击 数: 424
 
  cpmc2001@126.com
 
粤ICP备12090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