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时代的规则改变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这是一份重磅文件。
被称为“双减”的这份文件,内容很多。深受教育重压的很多家长,会拍手称快。
教育培训机构就笑不出来了。
文件明确“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
文件传出当日,7月23日美股收盘,教育行业三巨头股价均出现暴跌。好未来暴跌70.76%,高途暴跌63.26%,新东方暴跌54.22%。
消息来得很突然。比中国乒乓球队丢奥运金牌还令人意外。
这个规则的重大改变,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培训,将受到彻底的“封杀“。
原来“欣欣向荣“的课外培训机构,彻底凉了。
2021年,就是个规则改变年。
二
7月26日,网上有消息称,被纳入“三道红线”试点的几十家重点房企,已被监管部门要求买地金额不得超年度销售额40%。这一比例限制,不仅包括房企在公开市场拿地,还包括通过收并购方式获地的支出。
这消息倘被证实,将对下半年的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1、房企买地规模限制,与销售金额挂钩,是房地产调控升级的表现。
在过去几年,房企当年买地金额,超过当年房地产销售金额的案例,并不罕见。
这类型企业,特别容易出现资金断裂。
为防止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对房地产买地规模进行限制,在当前阶段,有必要性,抓住了关键点。
2、当前龙头房地产企业的项目开发,大多通过项目公司来运作。项目公司的股权较为复杂。
要对一家龙头房地产业企业的买地金额进行总体控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控制了企业的买地金额和买地规模,相当于控制住了开发规模量。
房地产企业通过高负债,高周转,实现弯道超车,超常规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4、下半年的土地市场和商品房市场将产生重大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