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企业有"特价",没"溢价"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9年,是大批传统品牌企业遭遇"滑铁卢"的一年。
天津人不吃狗不理,北京人不吃全聚德。
大名鼎鼎的北京全聚德,迎来了2007年上市后最惨淡的一年。经营业绩出现断崖式下降。
充满神话色彩的东阿阿胶,业绩突然"变天",由"白马股"变成"爆雷股"。成为2019年资本市场的反面教材。
全聚德和东阿阿胶都犯了共同的错误。那就是盲目提价和转型失败。
在当今这个时代,客户群体在改变,70后,80后正在老去。客户诉求在改变,以往注重吃的本身,现在注重吃的体验感,注重吃得健康。 没有任何的品牌可以屹立不倒。没有任何的产品可以一成不变。
"百年品牌",在90后和00后的心目中,早已不是"信誉"和"质量"的代名词。 "老牌",在这个社会已经越来越不值钱。
很多油腻的中年人,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动辄向别人介绍,"我从业30年了","我从业25年了"。 本想获得尊敬,却暴露了自己的年迈。
2019年,年龄已经不再是优势。企业和品牌也一样。
回到品牌企业产品溢价的问题。 房地产行业的现状,更值得大家关注。 龙头房地产企业,万科、恒大、碧桂园等,更多采取的,不是"溢价",而是"特价"。
龙头房企,普遍没有"产品溢价",确实是耐人寻味的事实。 1、龙头房企开发的大多数是快销的"高周转产品",缺乏具备"不可替代性"的产品。产品卖的,是地段,而不是品牌。产品溢价的基础,并不具备。
2、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并不强。在楼价高企的年代。大多数的客户,只能买一次房。客户忠诚度,缺乏基础。
3、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居民收入增长也在放缓。性价比已经成为商品竞争,稳定客户资源的重要手段。 全聚德的提价,东阿阿胶的提价,最后都造成了客户的大量流失。
2019年,房地产开发商虽然极少有产品溢价。但恰恰迎合了消费市场。
缺失工匠精神,缺乏品牌产品,缺乏产品溢价,开发商依然业绩增长。 这就是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