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靠大师,不如靠网红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催生了文化创意的蓬勃发展。
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深,以及武汉、天津、长沙等中心城市,文化创意产生的增加值,已经普遍占到城市GDP的8%到10%。
市场力量推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不断兴起。地方政府围绕文创,也在布局各种城市功能区。
在当前文化创意发展的浪潮中,我们需要更多冷静的思考。
1、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基础,需要有底蕴。脱离了本地特色,脱离了传统的沉淀,剩下的"国际理念"、"国际视野"、"国际园区",就是可替代的人人可做的事情。
2、文化创意产业园,需要有清晰的定位,需要有良好的"文创+产业"的结合。文创,如果脱离了产业,最后也必将凋零。
3、文化创意产业园,需要考虑发展动力机制问题。
有些文创产业园,热衷于引入"大师",引入"院士"。即使搞一个"大师临时工作室",也作为卖点。
事实上,"大师"、"院士",大多是过了创作巅峰期,是属于过去历史的顶级人物。
"大师"、"院士",大多只能给园区带来公信力、美誉度和品牌的作用。
其实,园区未来的产品,未来的影响力,靠的不是"大师、"院士"",靠的是未来年轻的先锋人物。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大师"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作用,还不如网红。
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关注两大趋势:
第一,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令几乎所有的文创,都只是全球文创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如何突出这个节点的差异性和特色,成为关键。
第二,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空间,正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写字楼、传统的城市更新形成的大尺度空间,传统的集中工作室,未来都将缩量。
相反,文创活动需要的交往空间,活动空间,展览空间、服务空间,需求将增加。
文化创意的特点,就是变化快,与时俱进。
文化创意的经营空间,也会发生改变。
文化创意产业园,未来最大的挑战,将是生命周期的缩短。
这是一个令人无奈的现实。这个地球上,除了人的寿命在不断增长外,所有人类制造出来的东西,生命周期都在缩短。
文化创意,吃的也是青春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