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庐山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的这一道《悟禅》诗,道出了人生的二重境界。读完这一首诗,没去过庐山的人,都会充满了对“庐山烟雨”的向往。
现代社会的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紧张。钱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高,幸福的感觉却越来越少。
人的一生中,能到庐山领略一次“庐山烟雨”,已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果能去二次,那将是一次“跨越式的幸福”了。
我想,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2001年,我第一次上庐山。庐山的上山路,就令我印象深刻。汽车在迷雾中左一弯右一转,雾极浓,永远看不清左右,更看不清前途,只是一步一步地去找寻方向。太阳偶一露峥嵘,美妙的群山,就如仙境般,如诗如画地扑入你的眼帘。但你稍一分神,太阳说走就走,一下就不见了,云雾上来了,仿如大幕一样,把一切屏蔽掉。
庐山的魅力,在于“若隐若现”四个字。苏东坡有一首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很好地概括了庐山的特点。在庐山,人特别容易迷失。庐山很多路,你走过了,但你永远读不完,也读不懂这一座山!
2001年的庐山行,可以用一个“快”字来形容。
12年前,刚刚30而立,朝气蓬勃。翻越五老峰,轻轻松松,跑下三叠泉,简简单单。在三叠泉的飞水潭中激流划舟,不到中心不罢休。
在庐山呆了几天,每天都在完成“任务”。每一个景点,都是“全速前进”,直到最高峰。
这么多年了,庐山留给我的印象,除了云雾,就是夏天晚上明亮闪烁的星星。
2012年,第二次上庐山。
心境和12年前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
这一次,再也没有了“快”的条件。
花了两个小时,才爬到五老峰的第四峰。走了二个半小时,才勉强下到三叠泉的谷底。
岁月不饶人,不得不服输,至少在身体上是如此。
庐山的景点很多。李白题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瀑布。朱元璋题字写的御碑亭,吕洞宾的仙人洞,白居易的花径,令人想起白乐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名句。还有美庐、庐山会址等。庐山的景点,一个星期都看不完。
庐山非去不可的地方却是三叠泉。
三叠泉,这个1922年才被发现的景点,人文历史并不久远,也没有“震撼”的特色,能够成为庐山的标志,确实令人寻味。
但每一个去过三叠泉的人,无一例外地都爱上了三叠泉。
别的山都是先上后下,三叠泉却是先下后上。
即使坐缆车走一程,步行下去,也要走1800级台阶,而且是极陡极陡的台阶。没有一个半小时是不行的。
城市里的人,体质再好,走完三叠泉,无一例外都是衣服湿透,气喘吁吁。
这么艰苦才走完台阶。坐在潭水边,看着三段瀑布飞流而下,谁都会爱上三叠泉!
人就是这样,经历过艰辛获得的东西,往往很珍惜。三叠泉,不管美不美,先让你苦。苦完以后的美,那就是不一样的美。三叠泉的魅力就在这里。
庐山的中心区是牯岭镇。
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英国的传教士李德立。此君擅长做房地产生意,1886跑上庐山租地,想为当时在华的洋人建避暑的房子。李德立巧取豪夺,拿到手的是一份永久的租约。长冲一带约四千五百亩地都落在了契约上。长冲为牯牛岭之东谷,得到租地的李德立结合汉名的读音,将之英译为:KULING,取COOLING即清凉之意。牯牛岭便被人叫作了“牯岭”。
后来,发生了很多故事。
李德立成立了牯岭公司。通过公司来管理和运作,并制定先进的开发方式。他们出售土地,并大做广告,极力称赞庐山的美丽纯静与清凉,手法同现在开发商的炒作几乎一样。只几年工夫,李德立便把土地全部售完,他和他的牯岭公司发了大财。
到了1927年,山上已有了别墅560栋,居民好几千人,分别来自世界15个国家: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德国、瑞典、芬兰、挪威、日本、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奥地利、丹麦、比利时。到1931年,又增加了希腊、捷克和荷兰人。
庐山优美的风光,加上各种造型的西式建筑,这个地方就成了中国近代最美丽的花园城市之一,这里的别墅也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用胡适的话说:“牯岭,代表着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国共两党的领袖,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在庐山留下了烙印。
美庐别墅,现在是庐山非去不可的地方。走进美庐,令人想起前些年一句夸张的房地产广告语:“蒋介石失去的,毛泽东得到的,全部卖给你”。
庐山别墅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版的房地产的发展史。
上庐山,当然少不了要看电影《庐山恋》。
《庐山恋》电影院,这么多年来,永远只放一部电影。观众人数的世界纪录,还在不断刷新。
再上庐山,还有不断的新发现和新惊喜。
再上庐山,令人对生活更加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