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成为弱势群体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几家欢喜几家愁。
进入2012年,各大开发商都在忙着统计过去一年的业绩。万科2011年销售金额再创新高,达1215.4亿元,增长12.4%。保利732.42亿元,增长10.69%
碧桂园2011年全年销售432亿元,销售面积687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约31%及15%,超额完成全年430亿元的目标。
中海宣布其2011年销售870.9亿港元,同比增长29.8%。
在排位靠前的企业中,绿城集团累计取得权益销售额约为233亿元,同比下降35%。这是为数不多的下降幅度较大的企业。
总体来看,大开发商2011年的总体业绩还相当不错。
这与媒体近期猛烈报道房地产开发商业绩下降、资金紧张、销售不畅的消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全国情况看,虽然经历了严厉的调控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5483亿元,同比增长29.9%,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9594万平方米,增长8.5%。住宅销售面积79639万平方米,增长7.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9047亿元,增长16.0%。
从这些数据看,房地产就算“入冬”,也仅仅是开始。
开发商作为一个群体,目前还很坚强。楼市“严冬”,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
目前值得关注的开发商动态是:
1、开发商2012年成为弱势群体。
当了政协委员的开发商,被记者追问房价,只要敢说一句“不降价”,第二天就可以上报纸头条,
楼盘降价幅度大,已经割肉的开发商,还要遭遇前期业主的“索赔”。无法无理,开发商还是得硬着头皮去赔。
开发商缺钱,金融机构、融资单位把刀子磨得快快的,利率高得恐怖。
近年来,房地产业产生的税费以及开发商向政府缴纳的土地款,已经成为地方财政的最重要支柱。但政府还是把开发商视为“打工仔”。闲置土地、闲置费是开发商头上戴着的金箍。
2、开发商业绩开始全面分化。
开发企业不同的商业模式、区域战略、融资渠道、产品模式和销售策略,决定了企业2012年的运程。
总体来看,区域分布广,产品中、高端的企业业绩还能保持稳定增长。典型如万科、恒大。
产品链条短,前期投资大、区域集中度高的企业,在“限购”、“限贷”等政策的打压下,面临资金入不敷出的困境。典型如绿城。
3、开发商对未来的预期并不乐观。
以万科为例,2011年销售金额达1215.4亿元,增长12.4%。但从2011年8月以来,已经连续5个月业绩同比下降。保利、恒大等企业,也面临类似的难局。
进入2012年,很多开发商“大佬”级的人物预期楼价要下跌,有的预期要下降10-20%,更有人预期要降30%以上。
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处境、不同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企业对2012年楼市的预期差别很大。
企业领导人心情复杂,对未来普遍偏于悲观。
2012年的春节还没到,老板们的心已经很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