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视界
    政策解读
    地产文化
    市场观察
    游记杂文
    媒体约稿
    经营理念
 
 当前位置:首 页  信息内容
 
  2011年广州写字楼成交量急增58.4%
 

广州写字楼成交量急增58.4%

2011年12月30日  来源:羊城晚报 

  一边是住宅市场的低迷,一边是商业地产的火爆。2011年的广州商业地产市场,无论是中央商务区,还是传统老商圈,乃至周边新城区,都有众多商业新成员出现,广州商业物业无论体量还是数量都达到了最高点。

  2011年,曾经以住宅开发起家的房企大鳄,面对商业地产的迅猛发展都hold不住了。有“暗渡陈仓”的,不经意间便已经有了很多商业地产项目或综合体项目。有“明修栈道”的,挑明了就是要发展商业地产,让商业地产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明枪暗箭,都在刺向商业地产的大蛋糕,商业地产格局正准备上演一场大嬗变。

  关键词

  避风港

  商业格局上演嬗变

  俱往矣,数风流项目,还看今朝。2010年,小蛮腰广州塔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成为新广州的标志性建筑,2011年,前有中信,现有西塔、小蛮腰,摩天高楼竞风流,可谓是一个时代的一座座里程碑。但今日光彩,2015年或又会被更现代的东塔所遮盖。

  保利中环广场、太古汇、五号停机坪等等,到了12月份,绿地中心首个项目悄无声息地完成了首批销售,收金约7亿元,而此时离绿地首入广州拿下白云新城地块刚刚过去一年时间。看看广州如今的商业版图,除了天河城-正佳广场仍稳坐江湖老大地位外,珠江新城、白云新城、东部、海珠、番禺、南沙的商业项目、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

  商铺成交不升反降

  有人统计过,今年接到最多的手机垃圾短信,就是“卖商铺”的短信,低首付、包租、高回报、即买即赚等广告语充斥市场,一些已经烂尾多年的商铺、裙楼项目等,也被重新包装再出江湖。包括万科、合生创展等在内的多家大型开发商都不约而同地推出旗下楼盘配套的商业项目。不过,销售力度虽大,但最终的成交却似乎并不如人意。戴德梁行研究部经理李孔瑞表示,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广州商铺的成交量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

  李孔瑞称,这的确与市场呈现出来的情况似乎并不一致,开发商推出的商铺是供应方的一厢情愿,未必能真正打动需求。虽然在住宅调控下大量投资资金流入了商业地产,但事实上,流向最多的仍是商业地产中的一种物业形态———即以写字楼立项的公寓项目。

  当然,今年广州商铺的确也有大宗成交,也有一些商铺获得了大基金或大投资者的青睐,而这些项目往往都位于地段较好的核心区域。

 出2011记

  ●2011年6月

  保利地产在广州集中推出100万平方米的商用物业,较大力度地支撑了保利今年的业绩。保利地产总经理朱铭新表示,公司已考虑启动进一步主动增持商业地产项目,预计到2015年商业地产的投资将占公司总投资额的30%。

  ●2011年10月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住宅限购前的一年,即2009年10月-2010年9月,广州一手写字楼均价仅为16788元/平方米。住宅限购后的一年,即2010年10月-2011年9月,广州一手写字楼均价已涨到20115元/平方米,涨幅高达19.8%,成交量更增加了58.4%。

  ●2011年年底

  商业地产频现大宗交易。

  11月底,天河城发展商粤海控股发公告称,已将广东置地旗下包括动漫星城在内的三个优质商业项目收入囊中。

  11月,六年来只租不售的大沙头盛贤旧货交易市场,突然将其负一层共3300米的商铺带租约对外发售,售价为6万-10多万元/平方米。

  12月初,继以9.96亿元卖掉江南新苑裙楼后,越秀地产又将其旗下开业已七年的东方宝泰购物广场以9.84亿元(连带相关债务)出售给该商场的经营管理方香港汇港发展集团。

  步步经心

  盲目跟风更易有风险

  2011年的楼市调控,关注焦点集中在住宅市场。比住宅市场晚起步的商业地产,在前几年的发展一直比住宅市场落后一大截。当住宅市场开始高温发烧的时候,商业地产才开始发力。

  回顾2011年的商业地产形势,年末的一则报道让人深思。天河路这个“中国第一商圈”上的三大新丁遭遇了寒冬。由此可见,虽然热气逼人,投资商业地产的风险也不容小觑。2011年的商业地产市场,记者觉得印象最为深刻的,首先是商铺投资的黄金定律被无情打破。地段曾经是地产投资的第一选择,但是,从万菱汇现关铺潮、时尚天河三度推迟开业以及太古汇的冷清,商家必争的天河商圈也打破了地段价值的神话。

  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后果,通常是商业投资兵家最忌。商铺的投资,看中的是租金的回报率,但是一个新诞生的产品要想在短期内就取得可观的回报,就如同一个瘦子要在一个月内变成胖子,即便成了胖子,也是外强中干。项目的规划定位很重要,无差异化的商铺定位可谓是最直接的硬伤。投资商业地产,不仅仅要看地段,还要看商业的规划,包括建筑形态和业态组合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那些叫嚷着要与世界接轨的品牌大型商场,并没有客观的成绩温暖着楼市这个寒冬,但一些小商品商城和投资型公寓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商铺的投资风险很难预测,弃住宅选商业,关键还要看租金的长期回报。对于新项目来说,更应该看项目本身的质素和定位,盲目跟风更易有风险。另外,年底频现的大宗交易,也提醒了投资者,要看准后市,头脑一热便容易失去自己的独立判断。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12-1-4 点 击 数: 1435
 
  cpmc2001@126.com
 
粤ICP备12090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