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倒众人推,年末抄底时机未到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
今天广州几份主流报纸都用头版头条报道“广州10月楼市成交量价齐跌”的消息。10月成交量同比下降68%,价格环比9月下跌0.7%,媒体用“暴跌”二字字来形容成交量下降。
事实上,目前楼市形势并未有“暴跌”这样糟糕。2010年10月,由于政策调整,当月成交量激增,当时的成交量是不正常的畸高。2011年10月的成交量是偏少,但并未完全“入冬”。
看完这几份报纸,第一感是: 墙倒众人推。临近年末,发展商本已憋不住,寻求“以价换量”,价格开始松动。遭遇媒体再这样“暴炒”,年底谁还敢入市?
广州楼市的购买意愿很快将跌入谷底,形势比2008年来得还严竣。
首先是发展商已经失去“淡定”。
万科作为行业领头羊,高调宣布“入冬”,连续按动调价按钮,年末再度“冲星”。
龙湖的“华东抢收”行动虽然遭遇了旧业主砸售楼部的事件,但龙湖在上海率先降价,业绩领先,整个企业已经完成年度销售计划。
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房地产企业在年底掀起了一浪“降价潮”。“降价”之后,部分楼盘热销了,但整个市场却陷入了信心尽失的尴尬局面。市场总体销售量还将继续下降。
无疑地,中国经济正进入“高利率时代”。在银根依然收紧的今天,发展商再融资的成本至少在年息的15%以上。开发商促销打折10-20%,以回笼资金,是划算的买卖。
无论如何,只要政策调控持续下去,发展商的促销打折也会持续下去。年末,发展商拖欠的地价款、工程款、税费、材料费、员工的资金提成,都需要现金来兑付。2011年绝对不会比2008年轻松。
媒体又报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高达10.7万亿,其中4.6万亿在明、后年就将到期。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日子也不好过。
进入11月份,北京、广州、武汉、南京等地的土地出让市场也进入了“冰点”。“底价成交”和“拍前收回”成为最常见的词汇。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在这个特别的时期,不乏“勇者”入市抄底。
有企业入市“抄底”土地,底价成交,别人说他是疯子,他却认为自己是天才,眼光与众不同。
楼市职业炒家已远离了市场。一部分“刚需用户”却在积极入市,等待抄底时机。
年末抄底,风险大于机遇。逆市操作,大家要小心。这是个墙倒众人推的时候,问题是墙还没倒,墙外还有什么,谁都不知道。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