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湖北行
(豆豆)
2011年4月,清明节假后回来,公司组织了三天武汉宜昌游,此行程的卖点是“高铁、樱花”,当然还有传统的景点“黄鹤楼、荆州古城、三峡大坝”。
先说樱花。曾几何时,“烟花三月下扬州”一直是国内春季旅游线路的主打项目,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乘高铁赏樱花成为了新的旅游时尚,朋友间一句“高铁,你坐过了吗”就如同“益力多,你今天喝过了吗”的问候一样的平常、亲切。还好,这次,我终于坐过了,还是来回双高铁。
如果说地铁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出行方式,那么高铁改变了我们节假日休闲旅游度假的方式。坐在时速300多公里的和谐号上,干净、舒适,一扫以前坐火车出行脏乱挤的感觉,愉快的心情一下子放飞起来,与列车一起,伴随着窗外的美景飞驰。
第一站,武大。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作为案例,曾出现在十多个项目的报告中,曾被赵总无数次地引用于演讲,我们一等同事对此美景甚为期盼。走过武大的校园,途经的草坪比不上中大的大、美,可能少了榕树的衬托。终于来到了图书馆前的樱花大道,树高而大,属于早樱品种,花儿早在三月份已怒放,此时只余枝条挥动着新长的叶子向我们问好。旁边的樱园,只有零零散散的十几株樱花,樱花有红有白的,可惜不见规模。
赏花,讲究意境讲究情调,规模尤其重要。花的数量上去了,气势就出来了,所谓的花海,无论是普通的油菜花,还是少见的向日葵、薰衣草,吸引游客无数,就是这个道理。以植物为主体的休闲项目,造势是致胜的关键。
随后,我们去了东湖的樱花园。东湖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面积是杭州西湖的六倍,这句话导游在三天里讲了近十次,很自豪呢。东湖分几大景区,其中磨山的樱花园正在举办樱花节,这里的樱花树比武大的矮,品种多,而且属于晚樱,我们赶上了最后的花期,庆幸呀。风儿吹过,漫天樱花飞舞,地上星星点点布满粉白的花瓣,人在樱花林中,沐浴着樱花雨,何其浪漫!不枉此行。
黄鹤楼,传统武汉游的必到之处。在二楼看到了黄鹤楼历代的规划建筑的变化,其占地的不断扩大,楼高不断增加,完全符合了现在社会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化的发展思路。在黄鹤楼,除了看到了吕洞宾乘鹤飞天的壁画,还看到了容积率的不断提高,真有点意思。
乘电瓶车游荆州古城,让我想起了现在流行的穿越大片。小南门里,拉煤的、卖甘蔗的、卖菜的、走路的、骑车的、开车的都挤在一起,热闹得不行,城边的大排档生意火爆,辣子的味道扑面而来,很有小城故事的感觉,特别市井。沿着城墙走一圈,11.4公里,油菜花一片片黄得耀眼,桃花红艳艳的,杉树长出青青的叶子,车子在林荫小道上缓缓前行,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看来,慢生活,是城市人心里头格外向往的一种休闲旅游方式。
三峡大坝,人造景区。说实话,没赶上大坝泄洪放水有点可惜了,但途经那6条隧道,34条桥才能进入景区,还是令人感到相当震撼的。在景区的大巴上,到处张贴着反映大坝建设的节目广告,这种类似于印象刘三姐的演出,在人造景区所发挥的作用和旅游效益越来越显著。既然是人造景区,人文特色就更需要丰富,更需要做强。日间游览,夜间观演,将成为未来休闲旅游的重要发展模式。
想起我对儿子说的“学得认真,玩得痛快”,对自己也说一句“工作认真,游得尽兴”。
期待下一次的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