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视界
    政策解读
    地产文化
    市场观察
    游记杂文
    媒体约稿
    经营理念
 
 当前位置:首 页  信息内容
 
  2010年:楼市不会“硬着陆”,炒楼已基本无利可图
 
2010年:楼市不会“硬着陆”,炒楼已基本无利可图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多事之秋,房地产业也没有宁静。
 
2010年,房地产形势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后经济危机”时期的资产泡沫现象,在房价上率先体现。
 
各地楼价屡创新高。房地产成为典型“投资品”。房地产市场成为资金流动的主要方向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报告披露,光2010年 1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就新增3207亿元,个人购房贷款新增5227亿元。
 
投机气氛逐渐浓厚,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有些城市开始出现“高烧”现象。
 
在多重压力之下,中央政府权衡利弊,终于出台了最近的系列调控政策。
政策强压之下,行业“被迫调整”。4月19日A股的房地产股票暴跌7%以上。
 
然而,换个角度分析市场和政策,结论并不会太悲观。
 
1、2010年:楼市不会“硬着陆”
 
“两会”之后,房地产发展商们都暗中松了一口气,认为调控政策已经基本结束。中国经济进入“复杂的一年”,传统的依赖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持续。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政府必须拉动国内消费。
 
众所周之,消费的增长,离不开房地产业的兴旺。房地产业的兴衰关联52个行业。没有房地产业的繁荣,就不会有消费市场的繁荣。不少房地产老板“赌”政府不会“打压”房地产业,主要理由和依据就在于此。有人评论说,“房地产绑架了政府”,听起来很刺耳,但也不无道理。
 
现在看来,老板们似乎赌错了。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2010年:楼市“硬着陆”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政府调控的目的是让楼市降温,不是要“搞死”市场,更不想让楼价“大幅跳水”。从房地产的利益链条来看,现阶段,“搞死”了房地产市场,谁都没有好处。
 
我们应该看到,所有的政策调控,就象“吃药”,副作用也不少。总结一下过去5年的房地产政策,都有“持续性不长”的特点。
 
2、2010年,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又爱又恨”。
 
楼价飚升的年代,房价问题成为“民生问题”,让地方政府备受压力。一方面,卖地收入和房地产税收,普遍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0-50%,地方政府“离不开”房地产。另一方面,房地产的政策,全国统一部署,地方政府大多只有执行的权力。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地方政府责任加大。
 
3.15以来的房地产政策,前所未有地给地方政府留了很多空间。
 
政策调控的效果,很大程度还要看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
 
4、2010:房地产开发商无为而治
 
系列调控政策出台后,“赌错”了的发展商处境尴尬。
 
银根收紧,政策打压,让很多年初抱着“大发展”念头的开发商清醒过来。2010年,对房地产开发而言,也是“复杂”的一年。
 
很多人关心楼市会不会降价。但发展商们都知道,降价是把双刃剑,不能轻易使用。现在的人都“买涨不买跌”,开发商不到最后,不会出这招。至少今年上半年,发展商不会轻易“降价”。
 
2008年万科率先“拐点”论,率先“逃跑”,事后证明并不聪明。
 
2010年,房地产开发商只能无为而治,看者市场的变化和政策的变化来运作。
 
5、2010:炒楼已基本无利可图
 
系列调控政策的重点在于抑制投资性需求。信贷政策收紧后,炒楼变成高风险的行为。2010年,炒楼基本已无利可图。
在很多城市,多套物业的购房者比例高达30-50%以上。各种渠道涌入楼市的资金,在短期内可能会撤退。
 
短期内,楼市销售量至少会下降20%以上。
 
楼价上升的趋势,长期不会改变。短期,楼价有回调风险。“波动市场”将取代“单边上升的市场”。
 
若严格执行新的信贷政策(如第二套房子按揭首付比例50%以上,停止第三套的按揭),2010年炒楼的风险可能会大于机会。
 
现在国内的房地产股票价格,与半年前相比,普遍下降30-40%。现在的楼价,比半年前还高。换言之,现在买房,比买房地产股票风险更高。
 
2010年,绝对是个有哭有笑,有赚有赔的年份。
 
2010年,我们都应增强风险意识。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10-4-23 点 击 数: 1735
 
  cpmc2001@126.com
 
粤ICP备12090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