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视界
    政策解读
    地产文化
    市场观察
    游记杂文
    媒体约稿
    经营理念
 
 当前位置:首 页  信息内容
 
  “新中式别墅”的探索和发展
 

                       “新中式别墅”的探索和发展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

11月28日,参加了《参考消息》和新浪乐居组织的“寻找珠三角最美别墅”的活动。这天参加了中山清华坊和中山畔庐两个项目。

中山清华坊是继成都清华坊、广州番禺清华坊的第三个“清华坊”项目。发展商从1999年开始,10年间做了三个项目。清华坊董事长涂志明先生是个很有激情的人。亲自驾着电瓶车带我们去参观。对中山清华坊的一草一木,每一个装修细节和精彩之处,涂先生都能讲出一段故事。

中山清华坊彻底走出了番禺清华坊和成都清华坊徽派建筑的影子,建筑立面简洁明快,没有了“粉墙黛瓦马头墙”这样的建筑符号,你感觉不出有任何地方民居的商标。

建筑内部空间和功能布局,强调院落。联排别墅前中后三院的空间处理有很大的突破。进门有过渡空间,中部房间通过连廊与中部庭院发生关系,庭院成为整个布局的中心。300平方米的联排别墅,做出了以前大户人家三进大宅的感觉,微缩型的“豪宅”。

中山清华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规划、建筑、装修、园林是一体化设计和施工的。集美组尤其擅长室内空间处理。参观完样板房,会令你对“新中式别墅”有一番全新的感受。

中山畔庐位于中山五桂山脚下,“徽派建筑,江南水乡”的设计很有特色。这个项目的定位方案是同创卓越公司2004年提出的,后由同创卓越公司牵线,由华南理工大学民居研究所陆畸教授出的建筑规划方案。几年过去了,这个项目售价卖到1.3万元/平方米。“中式建筑”很有生命力,也需要发展商很有耐心,很有品位。

11月28日下午,在中山清华坊还举办了关于“新中式别墅”的论坛。

我在论坛上讲了如下观点:

1、新中式别墅未来前景广阔。过去30年,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式建筑凋零孤单。中国人还未在文化上找到自信。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自信的重新确立,中式建筑有望重新复兴,未来不但将屹立于中国,也必将走向世界。绝不会一直输给日式建筑和园林。

未来10年,是中式建筑发展的关键期。

2、以中山清华坊为代表的“新中式别墅”有很大的进步,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其突出进步在于:

(1)完整的以“中式为体”的建筑。而不是象几年前的“徽派”、“苏派”建筑那样,“西式为体”,外表穿上民居的衣服符号。
新“中式别墅”外形简练,内部空间完全“中国化”,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

(2)去掉符号化。第三代清华坊,已经走出了徽派建筑的束缚。抛弃了建筑符号表现方法,代之以“新中式建筑”形象出现。这样建筑形式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必将有广阔的前景。

(3)突出了文化内涵,传承了古民居的空间处理手法。

(4)采用了现代建筑材料和现代技术手段,出现了崭新的表现形式。

3、“新中式别墅”还应在如下几方面发展提高:

(1)“新中式别墅”应该发展为大众的建筑,而不应只是局限于精英的建筑。目前,国内“中式”楼盘,客户大多是有学历、有传统文化情结的人士,属于“精英楼盘”。

中山清华坊很雅,很有韵味,但迄今仍只是小众“精英”所能欣赏。如何扩大客户层面,仍是“中式”楼盘面临的课题。

(2)功能上应有所拓展。“新中式别墅”似乎在功能上大多考虑为供自住型买家使用。事实上,无论从区位、还是距离上看,这样楼盘更适合于作为“第二居所”或“度假休闲居所”,功能上必须更丰富。

(3)“中式楼盘”不应拒绝西式的建筑手法。现在“中式楼盘”似乎陷入一个怪圈,只要是“中式”的定位,就视“西式”为对手和敌人,统统抛弃,统统不采用了。

事实上,今后建筑创作的道路上,中西融合是一个很容易出成果的道路。
开平的碉楼能获得“文化遗产”称号,主要原因在于中西融合。广东文化的魅力也在于兼收并蓄,中西交融。广东的“中式建筑”有什么必要“只中不西”呢?

(4)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与园林结合。新中式别墅,当然脱离不了新中国式园林的复兴。

(5)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要研究文化,研究未来的客户。时代在快速变化,传统文化也在触底回升,新新人类不断出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要展现在建筑上,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发 布 者:  admin 添 加 时 间:  2009-12-1 点 击 数: 2096
 
  cpmc2001@126.com
 
粤ICP备12090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