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城市发展研究
1.1. 三亚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2008年,三亚市GDP为144.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8%,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89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52.03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66.39亿元,增长23.8%。三次产业比例为18%:36%:4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30572元,比2007年的26500增长15%。
表1 三亚市2002年-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一览表
指 标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41.99 |
47.88 |
57.86 |
68.34 |
102.34 |
122.32 |
144.31 |
增长速度 |
11.0% |
11.5% |
14.6% |
13.1% |
14.7% |
22.1% |
16.8%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按户籍人口计算 |
—— |
—— |
9538 |
14558 |
21089 |
26500 |
30572 |
(资料来源:三亚市统计局)
世界度假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国民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国内就会出现旅游观光需求;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旅游观光需求向度假需求转变;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需求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旅游经济逐渐向度假经济转变,并进入成熟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3266.8美元。也就是说,我国人均GDP于2008年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2009年起,度假需求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作为国内唯一的热带滨海城市,近年来三亚凭借一系列城市营销,其时尚、休闲、浪漫的旅游城市形象已深入人心,成为国人旅游度假的首选之地。目前,三亚已形成了辐射东南亚,乃至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远东地区的新国际旅游胜地。
图2 三亚市2002-2008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增长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三亚市统计局)
图3 三亚市2002-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三亚市统计局)
图4 三亚市2002-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三亚市统计局)
图5 三亚市2002-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三亚市统计局)
在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的同时,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2008年8月以来,三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速相继出现回落,在行业间不断进行传导。主要表现在:
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同比走低。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旅游接待人数增速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21.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幅同比分别下降10.5、10.0个百分点。进入2008年8月以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下滑态势明显。
2、房地产市场走低,致使财政增收困难。受全国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销售量价齐跌影响,对购房者心理产生了严重的持币观望态度,三亚潜在购房者对房价调整的预期较为强烈,房地产销售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致使房地产投资下滑。
3、国际游客减缓。2008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致使入境成本增加、取消落地签证、全球股市低迷财富缩水以及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三亚市接待国外过夜游客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旅游外汇收入同步下滑。国外游客占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的比重由2007年的9.7%下降到2008年的8.5%。
4、城镇居民收入不乐观。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7%,同比回落7.9个百分点。反映自主增收能力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仅增长10.0%和11.8%,均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城镇居民自主增收能力还需加强。
2009年三亚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三亚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全市接待旅游过夜人数增长12%左右。
三亚市政府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思路中提出:1、做大做强旅游支柱产业。
2、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理性发展。3、全力推进投资项目建设,为2013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基础。4、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资料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小结:三亚市经济将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着力发展旅游支柱产业,有利于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
1.2. 三亚城市定位及规划
根据《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三亚的城市性质为: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围绕城市性质定位,明确了“旅游度假胜地”的建设目标,确定了“旅游立市、旅游富市、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建设品牌景区、景点,围绕旅游办工业、围绕旅游办农业、围绕旅游办商业、围绕旅游完善交通运输业,突出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旅游产业发展步入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008年,三亚市接待过夜游客6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0多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60%以上。
城市人口规模:严格控制规划区内与城市主导功能无关人口的增长。在不破坏环境生态的前提下,鼓励旅游人口和相关配套服务人口的增长。规划2010年主城区居住人口3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0万人,一年以上暂住人口15万人。
三亚市市域城镇总体布局:采用沿海带状城镇群布局结构。
主要城镇(组团)规划布局:三亚市域由三亚主城区、海棠湾、田独、凤凰、天涯、育才、崖城六个中心镇和七个一般乡镇(含农场场部)以及重要风景旅游组团构成。根据城镇等级规模,中心镇驻地为本区域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同时也是对应的旅游度假区的服务中心。
主城区总体布局:规划延续原总规沿三亚湾带状布局的结构。但根据主城区建设用地发展需要,必须加快月川新区的建设。因此主城区将形成沿三亚湾带状布局和沿月川路发展的“丁字形”规划结构,将城市空间发展引入腹地。形成“一心、两轴、两节点、五片、多组团”的布局结构。
“一心”:旅游服务中心。
“两轴”:沿滨海形成的旅游产业发展轴,沿迎宾大道的城市生活发展轴。 “两节点”:月川行政服务节点,荔枝沟交通服务节点。 “五片”:指旧城片、月川片、鹿回头片、临春片、海坡片。 “多组团”:指田独、红沙、榆林、六道等相对独立地区。
在原来规划的金鸡岭公园、狗岭公园、鹿回头公园的基础上,将虎豹岭纳入规划,建成森林公园。
田独组团规划布局:要改善环境,通过富有南国特色的植物和建筑,使之成为三亚令人印象深刻的大门和旅游节点。
1.3. 三亚旅游发展情况
2005年,《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全球招标,2005年版的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一系列三亚发展的新思路。“国际一流的热带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提出、“凤凰文化”的诠释、海棠湾战略储备旅游资源的定位、出入境旅游营销等方案在过去的3年中对三亚旅游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三亚市对旅游发展规划作出再次重大调整,于10月举行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修编稿》专家评审会。三亚市新一轮总规修编重点构想三亚如何在对接“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挖掘海洋度假旅游资源、整合三亚滨海与腹地的均衡发展,并以文化为核心,实现三亚由旅游文化向文化旅游的转变。
回顾2008年三亚的旅游情况:
2008年,三亚市列入统计的旅游宾馆(酒店)180家,其中五星级宾馆7家,四星级宾馆21家,三星级宾馆29家,二星级宾馆19家,一星级宾馆8家,待评五星宾馆13家。拥有客房29612间,比2007年增加5834间;拥有床位54020张,比2007年增加9874张。
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63.0%,比2007年提高1.7个百分点。
2008年全市接待旅游过夜人数604.15万人次,比2007年增长 12.2% 。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53.00万人次,比2007年增长13.7%;接待海外旅游者51.15万人次,比2007年下降 2.0%。
2008年旅游收入91.05亿元,比2007年增长13.7% 。其中,境外旅游收入26206.84万美元,比2007年增长7.4%。
2008年三亚市旅游情况
指标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接待过夜游客人数 |
万人次 |
604.15 |
12.2 |
过夜国内游客 |
万人次 |
553.00 |
13.7 |
过夜海外游客 |
万人次 |
51.15 |
-2.0 |
旅游饭店海外游客 |
万人次 |
45.54 |
-12.8 |
#台湾同胞 |
万人次 |
1.90 |
22.8 |
澳门同胞 |
万人次 |
0.55 |
-43.4 |
香港同胞 |
万人次 |
6.01 |
22.5 |
外国人 |
万人次 |
37.08 |
-17.2 |
入境国际邮轮游客 |
万人次 |
5.61 |
295.8 |
旅游收入 |
亿元 |
91.05 |
13.7 |
国内旅游收入 |
亿元 |
73.04 |
17.2 |
旅游外汇收入 |
万美元 |
26206.84 |
7.4 |
旅游饭店外汇收入 |
万美元 |
25299.43 |
3.7 |
邮轮游客外汇收入 |
万美元 |
907.41 |
376.5 |
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 |
% |
63.0 |
1.7 |
(资料来源:三亚市统计局)
此外,根据海南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旅游发展的基本目标。海南政府正着力打造“国际旅游岛”概念。可以预见,未来三亚旅游业的发展将有更大的突破与进步。
据规划,到2013年,建成国际旅游岛的雏形。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基本完成。2013年,入境游客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1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0%以上。
到2018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旅游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国际基本接轨,旅游服务基本达到国际水准,海南旅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高,“中国热带海岛,东方度假天堂”的品牌基本确立。2018年,入境游客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2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30%以上。
到2028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旅游产品达到国际水准,城市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现代服务业等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综合环境能满足中外游客的各种需求,成为国际热带海岛度假休闲胜地。2028年,入境游客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3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
小结:旅游房地产是房地产业依托旅游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兴产业,是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相融合的新业态。三亚房地产业借势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引入品牌发展商开发高质素高品味的房地产项目,另一方面对部分烂尾楼和空置房进行旅游化改造,使房地产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推动了旅游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1.4. 三亚城市发展潜力
“旅游”一直是三亚城市发展的核心,而三亚旅游业的发展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成为三亚的龙头产业。三亚城市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转型升级走向国际化
现代旅游业的核心是旅游国际化。2008年三亚旅游饭店接待过夜游客将超过600万人次,是1988年的近18倍,其中境外游客将超过50万人次,是1988年的13倍。旅游总收入将达到91亿元,是1988年的近137倍。
三亚旅游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正经历着转型升级的内在提升。从俄罗斯、日本、韩国,到欧洲,三亚不断向世界各国游客推介自己独特的度假资源和度假理念。在三亚旅游接待总人数中,国际游客量的比重成倍增长,国内散客的比例也迅速提升。
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等不断建起高星级度假酒店,已形成国际知名的度假酒店群。南山文化旅游区、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等高品质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也成为三亚度假旅游发展中的标签。
2、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开发海棠湾,建设“国家海岸”,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群正将三亚推向世界舞台。在2007年通过的《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重大调整》中,海棠湾被定位为“国家海岸”,这意味着海棠湾将以建设世界级的旅游休闲度假区为目标,成为国家品牌,承载国家热带滨海旅游的形象。这里将建成世界级的旅游度假天堂,是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热带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也是国家级海洋科研、教育、博览基地的综合体。
未来的三亚将更加突出海、山、河、城市等要素特点,以旅游产业为核心,有序拓展东西两翼滨海度假区,促进旅游产业集群效应,着力提升主城区的城市品质。三亚旅游业的发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旅游机构进驻三亚。
小结:随着三亚旅游业逐渐融入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主流,三亚的国际知名度日益增强,城市竞争力大大增强,发展潜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