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已展开积极自救 但尚未完全觉醒
文/齐全全
去年年底业内关于“寒冬”“暖冬”的大规模讨论虽说模糊了一些人的判断,但却使“英明”的开发商们抓住了市场的脉搏,认准了严峻的形势,开始了积极的自救。
常规上说,量变引起质变,但有些时候质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量的规模。量变和质变是辨证统一、相互依存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这点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从07年的牛市到08年的熊市,房地产市场已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引起了人们大规模的关注,从而造成了参与者量上的增加,而这种在量上激增的规模和程度又会使得行业参与者进入反思和转型,从而拉开下一个质变的序幕。
当前的市场是要卖的房子多过能买的人,出现了供过于求,消费者占主动。但凡出现这种情况,市场都会迎来一次进步。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当市场上出现过多的产品追逐过少的资源时,它们就不得不展开更激烈的竞争,优化自己的产品和销售策略。
这点对房地产商来说也不例外,以前每次产品的升级换代无一不是在市场的刺激下完成的。经过一年多熊市舆论和形势的洗礼,开发商们已经意识到这场调整在所难免,寻求改变,主动出击才是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王道。于是乎“八仙过海,各显奇招”,效果虽各不相同,但尝试了才有可能。奥巴马都当美国总统了,还有其他什么是改变不了的呢?
一、不再幻想,促销不断
去年下半年开始,政策利好一个接一个的冲击着开发商们日渐孱弱的心脏,降息、降首付、降契税,免增值税、放松二套房贷等等,但消费者就是不买账,依旧捂紧口袋,现金为王。这也让寄希望于政府救市的开发商们放弃了“最终幻想”,逐渐地撤离了“誓死固守”的价格防线,毕竟活着才是硬道理。
于是乎打狠折,搞团购、低首付、一口价都成为了再常规不过的促销手段,送奶牛、送驴子、买房试住、广告色诱等奇招怪招也层出不穷,一时间房地产市场上风声水起,使人们享受优惠之余还能够看看热闹,也算是对以前饱受折磨的一点点补偿吧。
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广州楼市成交量有不少的增长,说明一些楼盘的促销策略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接下来的2月份传统淡季却是房地产商真正难熬的季节,敢降、真降才能赢得生机(这一次万科又走到了前头)。
二、减产减量,节奏放缓
市场不景气,从业人员却得以过了个时间宽裕的新年。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查发现,今年春节集体放长假的房企不在少数,包括绿城、世茂、富力、金地、广州恒大在内的众多房企,都有长达10多天的春节长假。上海一家房企甚至给员工放了20天的超长假。
这在以前对繁忙的地产员工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也反映出开发商销售策略的转变,开始放缓开发速度。08年土地市场的大量流拍和房企陆续调低的销售目标也都证实了这点,在当前有效需求刺激不起的情况下,瘦身减负才是明智之举。
三、注重产品,优化品牌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开发商还没走到这一步,或者说还没完全觉醒。当前房地产市场同质化现象异常严重,在“你好我好 大家好”的卖房时代过去后,我们无奈的发现大多数人都在“裸泳”。2009年,地产商面临严峻的产品危机,产品上的调整在所难免,只是看谁最快的穿起了这条“遮羞裤”。
当然也有人意识到了这点,云山诗意、可逸豪苑等楼盘都推出了“亲情组合”的产品,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钱在消费者的手中,面对众多的选择,只有真正符合其要求,适宜生活的产品才会赚个盆盈钵满。
教育牌成就了碧桂园,体育牌成就了奥林匹克花园,精品牌成就了星河湾,接下来产品的升级会带来什么惊喜,我们拭目以待,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更适合居住了,比如说招商金山谷打出的科技环保牌就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