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上海市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的实施意见》。
作为国内中心城市首个聚焦商务楼宇更新的专项政策,这份文件的出台,不仅为上海商务楼宇的功能转型和城市空间优化提供了方向,同时也为住房租赁市场带来了结构性机遇。
1、文件明确“支持存量商务楼宇分区分类兼容符合地区发展导向的功能业态”,根据区位差异制定差异化兼容策略:
——城市主中心 / 副中心:允许商务楼宇适当增加服务公寓和人才公寓。
——地区中心:可兼容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
——社区中心:鼓励引入租赁住房 + 养老托育+新时代城市建设者之家等复合功能。
2、在“商改住”上,有三个突破:
——业态焕新,存量商务楼宇兼容租赁住房;
——功能转换,商务楼宇直接转型长租公寓,允许商务楼宇在不改变产证性质前提下,通过全周期合同管理实现15年内的功能兼容转换。
——新建补充,产业配套类居住产品建设,定向供应。
3、上海商务楼宇的“商改住”,有市场的压力,也有市场的机遇。
(1)写字楼供大于求,空置率提高,租金持续下降。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多家机构公布的数据表明,上海甲级商务楼存量达1700万平方米,上海写字楼的平均空置率超已经超过21%。
(2)商务楼老龄化和土地年限问题。
不少80年代和90年代建设的商务楼宇的土地剩余年限已经不足15年,面临后续处理问题。
同时,上海不少处于城市核心成熟地段的老旧乙级写字楼,无论是自身的层高,空间间隔,还是周边的城市配套考虑,转变为公寓,都是一种合理的、多赢的选择。
4、上海的“商改住”,有四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第一,中心城区增加了居住类产品,有利于缓解居住难,促进城市职住平衡。
第二,“商改住”让老旧商务楼宇功能焕新,达到当前的最高最佳使用。
第三,有助于缓解办公物业空置率高的问题,促进的城市功能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第四,为商务楼宇土地年限到期后的处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上海出台的《关于推进上海市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的实施意见》,开了一个好头,值得其他中心城市借鉴。
商务楼宇“商改住”的政策突破,势在必行。
|